第四十四章 收获

  通明村的村民依次在李村长和他婆娘的通知下,都是带着自个家的老物件来。
  村民们依次排成了两队了,刚好杨宁和余江是可以一人看一个队的物件。
  但有个问题,杨宁这会儿的运气貌似是不太好了起来。
  他一连看了十来个老物件,却俱都是没有碰上古玩或者说是疑似古玩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那些村民家里用了很多年的生活用具。
  这让杨宁很是无奈,同时心下又有急切。
  不过,余江那边的情况却是和杨宁这儿的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边了。
  为何这么说?
  因为余江已经是花钱收下了两个物件了,俱都是瓷器;身为江城古玩界最为年轻的鉴宝高收,余江收的物件,百分之九十那都是真品物件了。
  所以,杨宁的心下是看得极为的眼热的。
  “小杨,别着急,慢慢看仔细看。”这个时候,余江似乎是看出了杨宁的着急,却是开口说了句。
  闻名,杨宁也是深吸口气,点了点头;这事儿确实是急也急不来,得看运气。
  ………………
  又过了半响,杨宁再次摇头无奈的放下了手中的一个物件,这又只是个普通的物件而已。
  对面前的村民说明了情况后,表示不收后,杨宁忍不住看了看自个面前村民排成的队伍,已经是没有剩下几个人了。
  而此刻的杨宁,依旧是半件真品古玩都没见着,倒是余江那边却是又收着件宝石般的物件。
  “嘿嘿,这位老板,你快看看我这盘子,绝对是老东西了;我祖辈传下来的。”
  就在杨宁无奈摇头的时候,一只大手拿着个白色的大盘子猛的出现了在他眼前。
  杨宁见着先是楞了下,继而看了看这个村民。
  其人大概三十来岁,在这通明村中绝对里绝对算是年轻人了,身材魁梧,一副憨厚的模样。
  “你先拿给我,我仔细看看。”杨庭笑着说道。
  这人闻言嘿嘿笑了下,然后就是将大盘子小心的递给了杨宁。
  杨宁上手感觉了下,入手的瞬间,他就是挑了挑眉头;这感觉不像是现代的东西。
  心中立刻就是一动,杨宁立刻就是仔细的看起了这大盘子来,却见着其主体是白釉,细看的话还是能发现些许的花纹装饰。
  “看来是个老物件。”杨宁仔细的看了看,心中确定了下来,这大盘子的却不是现代的东西。
  这么想着,杨宁心中就是欢喜了起来,他这都快绝望了,没想到又来了希望。
  毫不犹疑,杨宁立刻就是动用了鉴宝之瞳。
  左眼微闭,右眼凝神看向了手中的大盘子,就见一道光束直直的射到了大盘子上面,将其整个扫描而过。
  下一刻,光束就是返回了杨宁的右眼中,随之而回的还有关于这大盘子的鉴定信息。
  “此物为:民国民用粗器瓷盘。”
  “历史价值:华夏陶瓷史上,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因为民国这个概念并不好把握;但近些年来民国瓷器精品在华夏却是悄悄地升温;因为这民国瓷器本身具备较高品质,其艺术表现力更是丝毫不逊色于前朝;总体来说民国瓷器正是潜龙在渊,在等待着“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
  “物品价值:但这件民国民用粗器瓷盘的制作手法粗糙,釉色不正,胎面看似细腻实则粗糙,花纹装饰也是平凡;也并不是出名民窑制作,乃是一件普通至极的民用粗器!”
  看完了面前这民国瓷盘的鉴定信息,杨宁还算俊朗的脸上却是挂上了满满的苦笑。
  原本在看到前半段的鉴定信息时,杨宁还以为自己这运气总算是来了,终于是碰到了个真品古玩了。
  可看到后半句的鉴定信息后,杨宁那是瞬间就哭笑不得了,这瓷盘的确实是件真品古玩没错。
  但却是一件民用粗器啊。
  何为用粗器?
  简单一点的说,就是平头老百姓平时所有的生活用具,这类物品几乎是没有丝毫的艺术价值,做工什么的也极为粗糙,故称粗器。
  而这类粗器就几乎是没有任何的价值了。
  而杨宁面前的这个瓷盘就是民用粗器,甚至严格的来说民国都已经不算是古代了,而是近代。
  摇头暗叹了一句可惜后,杨宁就是开口说着:“不好意思啊老乡,你这个瓷盘,我不收。”
  那人一愣,摸着脑袋有些奇怪的开口问着:“为啥啊?老板,我家这个瓷盘真的是祖辈上传下来的老物件啊。”
  杨宁见着他脸上很是急切,连忙安抚道:“是是,老乡你这瓷盘的却是个物件,但不是我们要收的那种。”
  “这个,这个……唉。”这人闻言怔了怔,最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就是走开了。
  随后,杨宁又是看了几样东西,却很是无奈的发现,自个此刻的运气貌似真的不好起来了,竟然一件有价值的真品古玩都没碰到。
  这筛选大概持续接近一个小时的样子。
  通明村民们带来的老物件就是都给鉴定完了。
  杨宁只能是很无奈的宣布,村民拿来的不少物件,真品物件他是一件都没有碰上的。
  反倒是余江那边的收获不小,脸上一直是堆满了笑意,就没怎么停下来。
  “老乡们,感谢大家今天的配合;我们没有收东西的老乡也不用太过失望,因为明天我们还会挨家挨户到你们家里去看看有没有什么你们没有发现,但我们却需要的老物件。”
  余江满脸笑意的开口说了这么一句。
  但其实,上门去看虽然是一个拾遗补漏的过程,但能收到真品物件的几率是很低的。
  随后,大部分的村民虽然都有些疑惑没能卖到钱,但也都是各自回家了。
  至于那几个物件被收了的村民则全部都是满脸的笑意,开心得不得了。
  不得不说的是,余江是个不错的人,他知道这里的村民不容易,故而给的价格其实都是不低的。
  “哈哈,小杨咱们这次运气还不错,我收到的这三个物件,价值加起来至少得有二十万。”
  找了个借口,让李村长给自己两人安排了个房间后,余江就是哈哈笑着说道。
  闻言,杨宁也是一扫之前没有碰到真品物件的郁闷,脸上露出了笑意。
  忘了说的一点,杨宁和余江一道下乡来,是事先就约定好的,不管收到了什么物件,最终的收益都是五五开的。
  故而,虽然说杨宁方才没有收到真品物件,但这才下乡,他也至少能赚十万块了。
  对此,杨宁自然很是高兴;距离买房子又是欣喜的跨了一大步,非常的接近了。
  另外,可别觉得杨宁和余江这次下乡才一共才收到四个真品物件很少。
  真要说起来,这已经是很多了。
  甚至放在几十年前的时候,这个收获在下乡里面都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要知道,大部分古玩界中人,平常下乡的时候,能够发现一件真品古玩,那都得要谢天谢地了。
  这通明村当真算是个无上宝地啊。
  “余叔,你说咱们明儿去那些村民家里看的时候,还有希望收到真品物件吗?”
  高兴过后,杨宁心下还是想要再多收几个真品物件。
  咳咳,虽说这样显得是有些不知足。
  但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吧,在赚钱这事儿上,除了正儿八经不缺钱的人来说,那肯定都是不知足的啊。
  余江闻言,自也是能够理解杨宁的心情,毕竟他年岁也不算特别老,心下同样也是想着多赚钱的。
  不然,余江也不会跑这么远来下乡了。
  “虽说我也希望还能够碰上一件两件的,但说实话,这个几率非常非常的低;至少我以前的几次下乡中,在这个拾遗补漏的过程中,确实是从来都没有碰到过真品物件的。”
  余江仔细的想了想,继而摇头叹息的说着。
  闻言,杨宁心中自是有些失望了起来,开口说着:“那就只能希望咱们这次能够和余叔你之前几次下乡不同了。”
  “哈哈,希望如此吧。”余江哈哈笑着点了点头。
  随后,杨宁和余江两个人就是将受到的三个真品物件都是给小心翼翼的放了起来。
  毕竟,这可是他们此行的收获啊,可都是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