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盼望着,盼望着,台历在一页页翻过,9月17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供销社上班的哥哥专门赶回家来送赵弘毅上学,在父亲的千叮咛、万嘱托中,兄弟俩启程了。
  这一次没有便车可乘,好在到了蓄水期,银湖的水已经回上来了,他们需要先步行1小时到达“船厂”,再从那里乘船到柳树镇码头,再转乘班船到达老庄子乘降所,从那里坐火车下梁州城。这已是赵弘毅第二次坐火车了,头一次坐火车还是下梁州城参加中专考试。
  赵弘毅很喜欢听火车行进时“卡塔卡塔”的节奏声,尽管绿皮车厢里人山人海,挤得让人喘不过气,但他心里敞亮啊,他很快就要到梦里不知去了多少次的师范学校报到了!
  赵弘毅饶有兴趣地看着青山和绿水飞速地向后退去,他想起了初中物理老师说过的话:你如果把行进中的火车作为参照物的话,那么铁路两边的山坡就是运动着的了!以前他对此还有点似懂非懂,今日亲身体验,果真如此!此时他想起自己中专考试时第一次进了梁州城时,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见到一切都好不稀奇!而今天他就要走进这个城市学习生活了,他不由得傻笑起来。
  来不及回味,也还来不及想象未来的师范生活,20分钟后,火车进站了,到达了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梁州站。在熙熙攘攘的下车大军的裹挟下,赵弘毅和哥哥走出了车站。
  按照入学通知书上的温馨提示,今天在汽车站和火车站都会有梁州第二师范学校的老师和老生们接站。果不其然,出站口的东侧早已支起了一个接待新生的棚子,上边清晰地挂着一个横幅:梁州第二师范学校新生接待处。
  “这位同学,这位大哥,你们辛苦了,是新生报到的吧?快过来歇歇,等咱们一车人凑够了,就出发!”就在赵弘毅和哥哥向那里观望的时候,已经有两个学生干部走过来了。
  说话间,已经把赵弘毅和哥哥手上行李全部接了过去,做上标记卡片后,便往一个卡车上存放。十多分钟后,坐火车报到的新生和家长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接待处。此时梁州第二师范学校的校车车门已经打开,大家听从接待处老师的统一安排,按照到达接待处时间的先后,分批次坐车去学校。赵弘毅和哥哥有幸成为第一批次乘客,在大家的焦急盼望中,大巴车缓缓驶出了火车站,向城区开去。
  不对啊,走着走着,大巴怎么又出城了?行走的道路已不再是柏油马路,而是泥沙土路,一时间尘土飞扬。“快!快!大家赶快把车窗关上!”司机师傅大声喊道。赵弘毅透过车窗看去,美丽的梁州城与大家渐行渐远,大巴车正向村庄开去。大家的心情顿时暗淡了下来了,看来美丽诱人的城市生活与我们是无缘了,这三年我们恐怕要成为修道的神仙了。
  赵弘毅到了学校才知道,原来梁州地区有两所师范学校,一所在江南,一所在江北。位于江南城区的梁州第一师范学校,也就是老梁师,创建于1905年,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建校历史,为梁州地区培养了数万名教师。为了加快师范教育发展,为乡村学校更好更快地培养教师,梁州地区行署决定,于1984年在梁州地区安阳县创办第二师范学校,这是一所年轻的师范学校。1986年,梁州二师从安阳县整体搬迁至沔江北岸,与老梁师隔江相望。
  在梁州城西关街尽头,往下走就是沔江,江的对面有个西津渡口,再往里走就是九里湾了,过去在这里曾经驻扎过一个解放军汽车团,后来军营搬走了,就留下了这一大片简陋的营房。这一块宝地被当时的梁州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李仁贵相中了,他找相关领导,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子,才把这块地要到手。他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硬是把梁州第二师范学校从安阳县迁到了九里湾,目前从这里已经毕业了好几届学生了。
  大巴车终于走完了漫漫黄土路,开始进入九里湾路段。九里湾是一个狭长的河谷,河谷两边屋舍俨然,住户密集,中间便是一条沙石路。车辆过处,还不时地窜出一条狗来,或是惊起一只鸡来,司机车开得很慢,精通时事的老生告诉新生们,这里的民风很强悍,随随便便的一个老百姓都得罪不起。
  “到了!”大巴车缓缓地驶进梁州第二师范学校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鎏金铜字制作的“梁州地区第二师范学校”校名,此时在太阳的照射下正熠熠生辉。正门头上一块实木牌匾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大字显得苍劲有力,仿佛散发着浓郁的墨香,一下子就把正在车上四处张望的赵弘毅吸引住了。
  “哦,原来师范两个字含义是这样的,没有文化的人尽然说是吃饭学校,实在是可恶!”赵弘毅瞬间有了一种莫名的神圣感。父亲给他取名弘毅,源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学高、身正不正是自己终身应该奋斗的方向吗?
  喜悦、兴奋、激动、得意,这些字眼都不足以形容赵弘毅此时的心情,现在他终于成为一名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了。
  大巴车在新建的教学大楼前平稳地停住了。大家下车后,拉行李的卡车早已先到了学校,每个人按照卡片条,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行李。报到的手续很便捷,学校工作人员按照流水线作业的形式摆好了工作台,缴款、注册、领书、领饭菜票、领取住宿凭条一次性完成。虽然报到学生较多,但一点儿都不觉得拥挤。
  哥哥忙着给赵弘毅交款注册,办理入学手续。赵弘毅这时候便有时间来静静打量这个未来将要生活三年的地方。
  这所隐身在九里湾的梁州第二师范学校,既算不上是大家闺秀,也说不上是小家碧玉,甚至说很多地方都显得粗糙,毕竟她的历史不是太长。除了眼前这栋教学大楼是新的,一切都是陈旧的模样。学校建筑整体布局是沿着九里湾河道规整分布的,九里湾河道已经被箱涵所覆盖,中间是校园大道。校园大道的左上角,在学校西北边是一个炉渣铺就的田径场,内径大概有300米。从田径场再往下走六步台阶,就是新建的四个标准篮球场,篮球场的南边是打开水的锅炉房和师生浴室,再往下走就是教师们居住的一个小四合院。沿着校园大道的右边看去,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是男生宿舍楼、学生食堂、女生宿舍楼、教学大楼、行政办公楼、教工宿舍。
  对于喜欢安静读书的赵弘毅来说,这个并不漂亮的校园,却很对他的胃口:远离市区,少了噪杂,少了不必要的花销,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好好读书了!
  赵弘毅被分在了普师班五班。哥哥很快就办理好了报名手续,没有学杂费,只交了200多元的书费,而且是三年的,办完粮油关系后,还领到了价值33元钱的第一个月饭菜票。
  赵弘毅的宿舍分在一号楼201室,好家伙,这是一个21人居住的大宿舍,住得全是五班的同学。赵弘毅和哥哥走进去时,这里已经来了十七八个同学了,宿舍不是太大,十二张架子床按照U字形摆布,显得拥挤不堪。此时下铺几乎已经全部被占满,赵弘毅只好在中间位置选择了一个上铺位,爬上去铺下了床单被褥。
  趁着哥哥和一个同学的爸爸在交流的时候,赵弘毅很快就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一个是来自同县的王振,一个是来自安阳县的孟飞,三人的铺位恰好相邻,自然是最先熟悉。
  哥哥把一切安顿好了,就准备回单位了。面对第一次离家的弟弟,哥哥多少还是有点不放心,他再三拜托看起来年龄较大的罗军和张波,请他们一定要把赵弘毅关照一下。送哥哥走出学校大门时,赵弘毅忍不住哭了。哥哥说:“放坚强点,等过几天你和老师、同学们熟悉了以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过一段时间再来看你!”
  回到宿舍时,安排住下的21名同学,都已全部到位了。过了一会儿,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教师走进宿舍,带着浓重的关中口音,亲切地和大家打着招呼:“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叫王大顺,也是你们的数学老师,欢迎大家来到梁州第二师范学校学习!现在我把咱们班的基本情况和开学这两天的工作安排简单的和大家说一下啊……”,短短的几句话,关中男人的豪气和粗犷尽显无余。王老师很快就指定了两个正副舍长,让他们负责排值日生和监管宿舍卫生纪律工作。这两个舍长一个是张波,一个是孙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长得人高马大,都长出了胡须,明显比班内大多数同学年长。“不用说,肯定是初三复习多年以后才考上的!”赵弘毅心想。
  哥哥临走时拜托的罗军和张波对赵弘毅确实够意思,一个帮他打回来了热水,一个带着他去食堂买了晚餐。
  天色渐渐暗淡了下来,宿舍的灯亮起来了,校园的路灯也亮了。不太熟悉的校园,此时在柔和灯光地映射下,是那样的温馨迷人。奔波了一天,赵弘毅现在也累了,在其他同学的喧闹声中,他甜甜地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他此刻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正在初中母校的讲台上为大家讲解勾股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