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及第一章
自序
中国大约从1981年开始,为了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压力,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城乡小学任教的招生政策。1999年后,全国又陆续取消了中师教育。在十七八年的时间内,全国近400万学习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涌进了中等师范学校。
前一段时间,网上曾经有一篇短文叫《中师生的芳华》,引起了无数中师人的共鸣。该文这样深情地写到: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师生。
十七八岁的他们犹如一把把蒲公英的种子,撒在祖国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偏僻、荒凉的乡村中小学。
一代中师生,也许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负重前行,与平凡、贫穷、落魄为伍。
中师毕业生充实中小学教学队伍,让中国基础教育得以发展,不至于陷落,这是中国教育的大幸,而之于个人,用一生的“芳华”,零落于中小学校有限的平台,这是个人的不幸。”
我于1991年考入中等师范学校,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三年中师生活。那时候学校学习氛围很好,同学们团结友爱,一个个积极上进,大家在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锻炼能力,追求全面发展;老师们治学严谨,爱岗敬业,既对大家严格要求,又给予了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大家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如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能力突出”的小学教师,成为那个时代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期盼。毕业后,这些中师生大多数都回到了生他们养他们的故乡,用他们的双肩和智慧撑起了乡村教育的大半个天,不少同学成长为名校长,教学骨干,极少数改行从事其它行业的同学,如今也成为所在行业的翘楚。
有人说:“中师生不容易,他们在懵懂时扛起了中国教育的半边天。多数人扎根于穷乡僻壤,微薄的工资,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足以给孩子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他们对不起家庭,对不起自己,但对得起别人家的孩子,对得起国家教育!”
我深以为然。我试图用笨拙的语言写下一些文字,献给那个火红的年代,献给普天下上过中师的一代中专学生,也献给自己,作为对那一段芳华岁月的温馨回忆。
这部以“赵弘毅”为主线,回忆了他和同学们的三年中师生活。我想从中师生们的生活、学习、活动等方面出发,来展现中师学生“思想活跃、积极上进、学习刻苦、能力突出、素养全面”的时代特征。“赵弘毅”身上有我的影子,他是我心目中一个比较理想的中师生代表人物,他身上有着农家子弟传统的勤奋好学、纯真朴实和美好善良。“九一级五班”这个班集体,也曾经是我当年班级的番号,在这部里我之所以继续沿用,是难以割舍自己对这个班集体的热爱,但她同样是无数个优秀班集体的一个缩影,她代表着“求实、奋进、爱美、创新”师范学校班级精神。总之,故事里面所有人名、地名、班名和校名都不是特指,请读者不要对号入座。
“曾经,我们天真的以为我们是上天眷顾的骄子,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最后才知道原来只是草。”
有人感叹,“中师生是一代有见识,却退出历史舞台的过客”。他们看着时代瞬息万变,却因为脚步太重而追赶不上时代。
我并不这样看,中师生这个称谓虽然伴随着国家招生制度的改革,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然而中师生的精神却永远都不会过时,她也为新时代如何重振师范教育指明了方向。
回望历史,你,我,他(她),无数的中师生,我们都是一群仰望星空,数星星的人。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的中师时代。
第一章
许多年后,面对许多高中毕业生高考后填报志愿时,赵弘毅准会回想起他当年中专考试后,去填报师范志愿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1991年7月,被很多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称之为黑色的七月。一直以来在全校应届生中稳居第一名的赵弘毅,参加当年中专考试竟然以一分之差落榜了!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他所在的柳树区中专录取分数线是409分,他单单就考了一个408分。这一年考上中专的全都是复习生,应届生几乎是全军覆没,考中的复习生绝大多数复习年限都在三年以上!
这年和赵弘毅一起落榜的人很多,其中就包括的他的老乡———周磊。周磊上高一的时候,赵弘毅刚刚上一年级。周磊上完高中后,又下到初一,重新读初中,再次读完初中后,中专考试仍然名落孙山,于是又改名重新建学籍,重读初二、初三。在反反复复的折腾中,相差了七八岁的两人,竟然成了同级同学。只是赵弘毅在初三一班,周磊在初三三班。初三三班被同学们戏称为“范进”班,当年要进入初三三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是复习初三的年限达到三个以上,而且必须通过严苛的进班考试。初三应届生的班级往往要用大半年时间教授新课,然后才是复习备考,而初三三班一开学就进入四轮复习,目标直指中专。
周磊的成绩是405分,比赵弘毅还低了三分。看完榜后,他的脸色铁青,一声不吭。多年来的考场失利,显然已让他变得麻木,习以为常了,与此同时他的内心似乎已变得无比强大。反倒是赵弘毅,此时颇为惆怅:来年是想办法复学呢,还是读高中呢?
从小学到初中,一路走来,赵弘毅一直都是班级内“标杆式”的人物,曾被称为柳树区不世出的“神童”。在柳树中学,他曾创造过一段最辉煌的历史:那是在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政治成绩都取得了年级第一名,英语、数学和物理都是满分。学校校长勉励全校同学向赵弘毅学习,学习他学一科,爱一科的“钉子”精神,称赞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创造了学校的历史!赵弘毅当年因此被评为梁州地区三好学生。老师和同学们普遍都认为赵弘毅可以毫无悬念的以应届生的身份考上中专。
赵弘毅因此成了学校的名人,不由得有些年少轻狂,多少有点飘飘然了。谁想今日却以一分之差名落孙山,这让他情何以堪?收拾简单的行囊,回家吧!赵弘毅实在不敢想象如何去面对家人们失望的眼神,以及如何应对乡亲们没完没了的关心问候。
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结果比他想象得要好,迎面遇到好几个乡亲,根本没有谁来问他这个恼人的话题。回到家后,父亲很平静地听完结果,对他说:“今年既然考上的全是复习生,那么下半年你也可以去复习,明年再考。不要想着去上高中,你见过咱们周边有几个高中生考上大学了?再上一个初三考上中专,早日跳出农门,这才是正道!”
“我坚决要上高中,初中的知识我都学会了,吃嚼过的馍,没意思!”
赵弘毅坚决不肯接受父亲的安排。日子在一天天过去,赵弘毅每天的生活就是放牛,拔草,看看课外书,静等开学。赵弘毅的初中校长早已和赵弘毅哥哥沟通过,准备推荐他到梁州一中上高中农村班,那是全县抽来的尖子生,是重点班。校长说只要赵弘毅足够努力,三年后绝对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父亲却不高兴,他认为走上高中、考大学的道路,对于他们这样一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来说,一点儿也不靠谱!只有复习初三考上中专才是硬道理。为此父子俩闹得很不愉快,已经两个周没有说过话了!
周磊死了!消息传来时候,是八月初的一天。据说他是落水而死,在死前已犯了失心疯。他逢人就说,“我考上了!我考上了!他们都不行,他们成绩都是假的。”简直和《范进中举》里的范进,如出一辙。不同的是范进中举而疯,后来被其岳父一巴掌,打清醒了过来,最终飞黄腾达,而周磊多年的考场失利,竟然是真疯了,最终落得一个落水而死的下场!这件事给了赵弘毅很大的刺激,也更加坚定了赵弘毅要上高中的决心,父亲也因为这件事情不再逼他了,默认了他的选择。赵弘毅一天天掰着指头数日子,盼望着新学期赶快来到,他要开始向往中的高中生活。
那天他正在柳树河放牛,村长柱哥站在他家房后,大声喊道:“赵家三娃子,你在哪里?刚才你们学校给乡里来电话,说你考上中专了,带信让你赶快到学校去,今天下午就要下梁州城去体检!”
闻听此言时,一条綿鱼正被赵弘毅抓了一个正着,他嘴里高兴地答应着:“柱哥,多谢你!我知道了!”一边兴奋地几乎要跳起来,暗自想道:运气来了,真是连门板都挡不住啊!这还哪里有心思放牛捉鱼,连忙喊叫狗娃子帮忙把牛招呼住,自己一路小跑着往家里赶,慌乱间竟然把穿的拖鞋都跑掉了。父亲却不在家,正在河对岸一家办事情,赵弘毅放开喉咙就喊开了,一群小孩子跟着喊,父亲终于听到了,立即往家赶,一时间竟然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那是阳历8月中旬,正是暑假里最热的时节。赵弘毅匆匆忙忙换了干净衣服,便一路小跑着往柳树中学奔去,留下父亲在后边追赶,直累得气喘吁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平日里极其讨厌的簸箕淌、耐家梁,今天在赵弘毅的眼中竟是如此的可爱,一个多小时,这二十多里山路便轻轻松松地踩在了赵弘毅的脚下。
一路小跑来到学校后,赵弘毅见过校长,确认这一切都是真的,幸福来的太突然了。因为前边录取的中专生都是复习生,被人告了状,全部被刷了下来,现在需要在应届生里面重新录取。赵弘毅现在竟然成了柳树区中专考试第一名。
来不及喘口气,补录上的同学们搭上粮站运粮的便车上路了,他们将连夜赶到梁州城里去填报志愿和参加中专体检。
从未坐过长途汽车的赵弘毅没过多久,就有了晕车反应,一时间翻江倒海,天旋地转。到达梁州城时已到下午五点,大家便找一个旅馆住下。
第二天同学们早早醒来,来到县教育局,准备填报志愿。遗憾的是,由于已经到了八月中旬,梁州地区外的所有中专学校已经停止投档。本次中专补录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可选择的余地很小,只能是在本地区的四所中专学校里填报,分别是梁州第二师范学校、梁州卫生学校、梁州工业学校和梁州农业学校。
踌躇了半天,赵弘毅在老师的建议下,填报了梁州第二师范学校。老师给出的理由是:赵弘毅身子太单薄了,如果报考卫校、农校或者是工业学校,身体估计都吃不消。到了体检环节,赵弘毅各项健康指标都正常,就是身高不足一米五,体重只有40公斤,似乎属于营养不良和发育滞后。面试老师很负责,仔细地检验了他的胳膊、腿和骨骼,对负责招生的领导说,这个学生今后绝对还要长,不影响他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听到此处,赵弘毅深深地吐了一口气,谢天谢地,万事大吉!
接下来就是回到家里漫长地等待了,八月底终于等来了梁州第二师范学校大红的录取通知书。小山村沸腾了,这是当地赵家在新旧社会走出来的第一个吃公家饭的人!按照村东头老丁头的话说,赵家是出了“文明人”了。这一天老赵家从早到晚鞭炮响个不停,周边四邻的父老乡亲们纷纷前来恭贺,大家难得乐呵乐呵。老赵家特意请杀猪匠把准备留到过年时节的猪宰了,七个碟子八个碗,坝坝席做得格外丰盛。
通知书上写的是9月17日才开学,因此赵弘毅有充裕的时间来准备开学的事宜。家里给赵弘毅置办了里里外外都是崭新的被褥,到乡政府办理了农转非户口转移证明,到柳树区粮站用粮食兑换了三百斤粮票,还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姐姐说,到了大学校,可千万别让人小瞧了咱!
“好急人哦,梁州第二师范开学咋开得这么晚,别的学校都开学两个周了,我这还得在家里杵着,没学上的日子真是难熬啊,我的师范生活快些到吧!”赵弘毅在心里暗自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