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破阵
曹仁虽然否定了陈容的意见,执意要来讨伐刘备,但陈容是何人曹仁也十分清楚,对于陈容的担忧曹仁也十分仔细,尤其是当他得知陈容的兄长陈登也在此时,心里就更加谨慎了。
只是让曹仁十分意外的是,在此地军士的口中,曹仁也得知了陈登的离去。之后曹仁又详细了解了刘备的情况之后,也是喜上眉梢!
“诸位,明日听吾指挥,直指刘备,吾倒要看看,这刘备到底有什么能耐!”
不过徐晃这个人谨慎倒是谨慎,就是情商不是太高,由于其谨记陈登的叮嘱,所以在见曹仁在还未深入了解情况之后便选择一项对自己极为不利的方式,这让徐晃不得不开口提醒。
但是曹仁已经当着众人的面把命令说下去了,再收回,曹仁身为一军之主的威严往哪里放?朝令夕改,此乃大忌!
而且在曹仁看来,自己已经有了万全的准备,徐晃也是多此一举,于是便否决了徐晃的提议,“公明不必多虑,吾已有万全之计!”
曹仁回过头对徐晃说道:“刘备手下懂军阵者,除了陈登,恐再无他人,而吾最近却深研此道,颇有一番心得,如今陈登不在,自可让这刘备试一试。”
“先不谈刘备懂不懂此道,若刘备坚守不出,将军又该如何?”
“哈哈,”曹仁笑道,“此便不用公明担心,吾自有妙计,刘备定然会出城破阵!”
翌日,在曹仁的指挥下,一个粗略看来十分厉害的八门金锁大阵,就把在了刘备面前。
此时曹仁站在阵中,向城楼上的刘备大喊道:“刘玄德,吾在此摆下大阵,不知你可敢前来一破!也好让你麾下将士看看你刘备到底有何本领!”
此时的刘备心里也是一阵慌乱,他哪里懂什么阵法,当初自己拜师卢植后便一直不务正业,也没有学到什么,此时让他破阵,岂不是前去送死!
此时唯一的希望陈登不在刘备身边,刘备也是一筹莫展,但是他又十分清楚,他的四周可是有不少眼睛在盯着自己。无论会不会,刘备此时都要镇定,至少不能让众人知道他现在的想法。
“诸位,吾与张陈二位将军前去商议破阵之事,诸位先在此稍候。”
不知情况的张飞与陈到还真以为刘备有破敌之策,于是便兴奋的跟着刘备离去。但是进了屋里,二人却只见刘备在那里走来走去,脸上却是一副焦虑之色,至于破敌之法,二人却是从未等到。
“主公,您这是?”
刘备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二人皆吾亲信,也不瞒你二人了,吾并不知道这什么破阵之法,先前所言,也是为了稳定军心罢了。”
“唉,若是军师在此,吾也不会如此窘迫!”
“主公,如此拖延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听了刘备的解释,陈到焦急道,“他们迟早会发现此事的!”
“实在不行,也只能拖下去了,”刘备说道,“曹仁只是摆下大阵,却并未攻城,想来也是畏惧我军实力,只要我等像个办法,拖延一段时间,待军师回来之后,定有破敌之策。”
就在刘备三人商量对策的时候,城下的曹仁与徐晃此时也交流了开来。
“将军先前所言,可是逼着刘备作出选择啊!”
“怎么,公明这下不反对了?”
“先前不知将军有此计,还望将军恕罪。”
曹仁哈哈笑道,“公明之意吾也明白,吾又怎会怪罪于你。”
“只是这刘备回去商量这么长时间,也不知道他到底商量好了没有,”曹仁说道,“我看这刘备商议是假,拖延时间才为真吧!”
“将军先前已经逼了一次刘备,其就算想拖延时间,也拖不了多长时间,将军自可放心,”徐晃说道,“至于陈登那里,吾已经派人去盯着了。”
曹仁见徐晃已经安排的如此妥当,心里也是十分高兴。曹仁见刘备龟缩不出,于是便又派人前去城下叫阵,而他自己却与徐晃又开始交流开了他的心得。
二人还未交流多长时间。就突然发现,对面的城门开了。等的都快有些不耐烦的曹仁马上便站上令台,开始指挥起来了。
曹仁只听对面领兵之人大喊燕人张翼德前来破阵,一队精骑就已经冲入了阵中,看着张飞来得方向,曹仁暗道不妙。但是其还没有慌乱,八门金锁阵好歹也是曹仁研究许久,怎会轻易被破,于是在令旗的指挥下,全军便立刻动了起来。
曹仁见自己的设想正一步步实现,心道:此战必生擒于你!
只是还未等曹仁高兴多久,城门处就突然又出现一对兵马,但是这下,曹仁却不是像之前那样了,因为这一直兵马的出现,顿时就把自己的阵给破了。曹仁不死心,企图还要弥补,但在张飞与陈到的带领下,曹仁研究许久的八门金锁阵就看不到一点影子了。
看着自己苦心设计的大阵一刻便破,不能接受的曹仁一下便愣在了那里。而因为刘军大规模冲出城门而造成曹军溃逃,此时的徐晃正在组织有抵抗力的士兵往前冲去。
但是回过头来的徐晃见刘军马上就冲到曹仁身边了,大喝几声的徐晃见曹仁一点反应也没有,也是一夹马,便朝着曹仁的位置冲过去了。
好在张飞与陈到二人被曹军所阻,一时无法冲出,所以徐晃才能趁此时机将曹仁带离那里。徐晃先是命人将曹仁带去,然后见战局无法挽回之后,便也下令撤军了。
张飞等人本欲追,不料城上也想起的鸣金的声音,二人见此,也只好率军回城了。
看着大胜而归的二人,刘备也是十分欣喜,本来还为此发愁的刘备突然见战局扭转,而且曹军经过此败,短时间内也难以在此发起进攻,如此结果可谓天差地别。当然,刘备自然也清楚此战到底是谁的功劳,于是刘备便回过头来,对身边一文士道,“多谢阁下!阁下之才,备也是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方知所言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