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南海神尼
其实“天龙尊者”是一孤儿,幼小之时不知父母为何人,从小流落市井,乞讨为生,受尽欺凌,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得遇不世奇缘,练就了一身登峰造极的盖世武学,然而先天的遭遇,让他拥有愤世嫉俗,行事果断的个性,很难将他以正邪划分。
入世孤寂,必与常人行事有异,行走江湖总是独来独往,也没有自己的势力帮派,这一切在群雄眼中,视为异类,因此“天龙尊者”在武林中显得孤独自傲,给人一种曲高和寡的感觉。自华山一战之后,虽然名声蜚声武林,但“天龙尊者”依旧还是我行我素,不曾被威名所累。
不过,这一切在气量狭小,沽名钓誉之辈看来,却是自负高傲,气焰嚣张,若是不能将其压制,自己在江湖上将永无出头之日。
武林争霸,人心险恶,有人的江湖就永远不会平静,“天龙尊者”因起特立独行,却享有盛名,无端遭人嫉妒,舆论之下令其不堪忍受,性情更为偏激,对于遇见之事,不论正邪只要德行有亏,都会出手将其毙命,也算为武林除害。
当时,归隐在峨嵋山观音洞的“南海神尼”司空紫瑶听闻此种事迹,深感不安,她认为此事若是长久以往,必会引发武林浩劫,祸及无辜。顿时动了恻隐之心,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若能以自己之力感化“天龙尊者”也算为武林免去一场劫难,于是邀约“天龙尊者”来峨嵋金顶一叙。
“天龙尊者”应约而来,当他出现在峨眉山脚下时,被有心之人发现,在武林中掀起一阵轩然大波,与“南海神尼”比拼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
“南海神尼”是成名已久的世外高人,禅理精深,讲究顺应天道,潜心礼佛数十年。与“天龙尊者”会晤之后,以悲悯济世感化“天龙尊者”,所谓因果循环、命理定数,绝口未提他之前的所作所为,一番交流之后,“天龙尊者”来时的心火盛气,渐渐消散无形。
对于“南海神尼”深入浅出的教化之语,“天龙尊者”顿时灵台清明,犹如拨云见日,令其大为叹服。
两人坐于峨嵋金顶之上,交谈了一天一夜,从俗世凡尘到天地大道,从万物起始,何来善恶;到生而为人,历经磨难,一切既是起点也是终点,轮回之道,芸芸众生哪有不曾过失之理,或环境遭遇,或机缘巧合,遂使众生各异,对于善恶,要心怀大智慧,处之若然。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金顶之上,“天龙尊者”眉宇间的最后一点愁思豁然淡去,对于“南海神尼”超凡脱俗的气度,以及精炼朴实的处事态度大为赞赏,也在无形中将自身先天的戾气消融大半。
不过对于自己引以为傲的武学造诣,颇为自得,主动提及“武道”一途。
“南海神尼”淡然一笑说道:“武学之境界,犹如星空之浩渺,无穷无限,若以百年之光阴,造诣之非凡不过是沧海一粟;更何况佛门讲究诸相皆空,既知虚假,应固守本心,方能不坠轮回,因此贫尼从不以武道与人高低。”
虽然明知“南海神尼”所言非虚,但“天龙尊者”深信自身武学已经步入佳境,洞悉玄奥。坚持要求和“南海神尼”印证一番,方能心安。
强他不过,“南海神尼”只好答应下来,以脚下六尺见方的石台为界,自己只守不攻,若是百招之内踏出石板,便算输了。
“天龙尊者”心中大为不服,一上来就施展出生平绝学,招式凌厉莫测,运功间真气游走,将“南海神尼”笼罩在自己连绵不绝的攻击之中,周围十丈之内气流涌动,卷起漫天尘雾,一时间场中天昏地暗,场面甚是吓人。
“南海神尼”见状,双目微闭,在石台内身形变换,只见虚影闪动,幻化出数十人影,当两人持续到六十余招时,“天龙尊者”突然转变攻击手法,改刚为柔,欺身上前对着无数闪动的身影,手指持续摆动,只觉泥牛入海,没有触及“南海神尼”真身半分。此时的“南海神尼”所施展的乃是武林绝妙身法幽影幻虚步,迷离变幻,深奥无比,以“天龙尊者”洞穿秋毫的眼力,竟然无法捕捉身形变换间的方位,深感意外。
当两人持续到一百二十招时“南海神尼”故意露出破绽,被“天龙尊者”一式“百鸟朝凤”逼退到石台边缘,战成平局。
虽然“南海神尼”做的天衣无缝,不着痕迹,却又怎能瞒得过“天龙尊者”对于这一情形,嘴上虽未明说,心中却是感动非常。
“天龙尊者”起身拜别,“南海神尼”执意送其至峨眉山脚,告别之时“南海神尼”看着“天龙尊者”慨然说道:“贫尼已过从心之数,施主也已经年近耳顺,岁月经年,人生几何?弹指间,往事灰飞烟灭。叹红尘,芸芸众生,又有几人明理见性?佛曰:尘世修缘,渡可度之人,今日一别,恐成隔世,望施主顺应天心,与人为善。”
“天龙尊者”拱手行礼,称赞“南海神尼”是他生平以来令其折服赞叹第一人,随后拜别向山外走去……
从此,“天龙尊者”一改往日偏激好杀之行为,却引得武林是非不断,都认为他是被“南海神尼”打成重伤,内力受损,不能轻易和武林高手过招。一时间谣言四起,越传越是离谱,当此事传到“天龙尊者”耳中,他只是淡然一笑,不曾理会。
此后“天龙尊者”绝少在江湖上现身,独自参研武学之精要,借鉴融合“南海神尼”招式之精奇,耗费六年时间,自创“苍穹十六式”不过他无意再上峨嵋金顶找“南海神尼”相互印证,倒是起了收徒之意,自此以后寻找心性淳朴,善良忠厚却又根骨上乘的年少之人,成了他心头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