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道至简

  第一百七十一章大道至简
  “得道必脱俗,脱俗如赤子,割弃后天的不良习性,方能证得混然天成的性灵……”
  那姬水尹老人的情绪,好像有些不稳定,说过一段话后,又来了一断,貌似总结性的话语。
  他说;“总之,修行在赤子,悟道在自然,修道在天性,得道在绝俗。道不远人,人自远,天机错过了,就难有所成……”
  话到尽头,余音未散。
  听到最后,饶是王宝山如何的懵懂无知,也能从中所有感触,他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明悟。
  具体是什么的明悟,他暂时还无法理解,或许需要一些时日,仔细揣摩,慢慢吸收里面的意思,方有透彻的时候。
  而那姬水尹老人,在一番断断续续,杂乱无章的酒话后,居然迷迷糊糊糊地闭上了眼睛,靠着山崖下的岩壁,打起了呼噜。
  等王宝山从感悟中,清醒过来,发现他老人家,已然睡着了。
  虽不知这突然出现的姬水尹老人,有什么企图;但他老人家说的话语,却是非常的不简单。
  王宝山自知记忆力不怎么好,当下并从清灵戒中,取出了笔墨纸张,把姬水尹老人的酒话,一字一句地整理了出来。
  至此那次江边镇之行后,他就一直备着笔墨纸张等物,预备着不时之需。
  现在听了姬水尹老人的话,他虽不解其意,但也能听出话外的深意,于是,他并记录起来,方便日后,去揣摩感悟。
  待他整理记录完毕,已到了日落西山的傍晚时分。
  眼看天色暗淡,山里也开始转凉了起来。
  忙活了大半天,王宝山见那姬水尹老人,仍然熟睡未醒,不好打扰了他老人家的清梦,就在一旁生了一堆火。
  眼下,这名不相熟的老人家,突然地造访,算是打乱了他的清修,使得他不得不暂停修行,应付一下不清不白的后续事态。
  通过整理记录,他从字面的意思上,发现姬水尹老人的话里,似乎深藏着某些天机。
  那些关于修行感悟方面的天机,对于目前的他来说,意义非凡。
  就拿那段偈语来说,修行在于清明,自然而天成;悟道在真,是天性的使然;修道在明悟,柔弱也可大成;得道在于杜绝外界的干扰,必能混然而天成……
  所谓大道至简,直指人心。
  当一个人,放下了自己的私心杂念,超出了自我欲望的牢笼,做到真正忘记了自己的思想,忘记了自己的意识。
  犹如新生的婴儿般,无知无觉,无识无感,不受外界的干扰,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到那时,或许能真正地做到忘乎所有,进入一种忘我忘物的状态,就能沟通天地间的超常灵力,达到天地在心中,万物皆可明。
  而人的身躯,又存于天地之中,与天地同源同体,息息相通,和虚无缥缈的灵力,交流共振共鸣……
  当这样的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里,他所有的功法,都可以不要;所有修行领悟,也都可以忘记。
  因为,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等等,这些都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
  在这种清静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人若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法术,道法自然显现;不求运功大小周天,体内的奇经百脉,自然畅通……
  王宝山揣摩至此,感悟颇深,似乎在这明悟的一刻,他不仅在心境上,还是在领悟之道上,都有了不小的收获。
  从根本上来看,他理解到修行之事,原来讲究个自然天成,需保持心境清明,静思平怡。
  做到隔绝外界的干扰因素,摒弃一切的杂念欲念,方能静心修持,感悟自然大法。
  在想通了这些后,他也算理解了姬水尹老人,先前所说的修行之事:分为有可为,和不可为……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至于姬水尹老人,修行三百载,所感悟的那些至理名言,也让王宝山的身心,由里而外,有了一种超然地开悟之感。
  几乎在那开悟的刹那,他突然有了一种剥开云雾、见天明的顿悟,使得以往懵懂无知的他,那晦暗莫名的领悟能力,也在那一刻,变得是无比地清晰,如同明镜止水,透析而灵动了起来。
  似乎是为了应征这一点,王宝山还有意做了一下实验。
  他在不运功,驱动体内灵力的情况下,仅凭肉眼,和自身的感应能力,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后,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似乎他的感应能力,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变得清灵了不少。
  不说别的,就拿离他约有一里以外,在一处隐蔽的崖壁下,此时正有一只约有巴掌大小的山鼠,悄无声息地出了自己的地洞。
  现在的时辰,已经入夜,天色黑透,无星无月。
  那只山鼠兴许是腹中饥饿,夜里出来觅食,好寻找可供果腹的东西。
  “沙沙……”
  不时,枯叶婆娑,山风飘零。
  在一阵地寻寻觅觅后,山鼠来到了一颗倒地的朽木旁,发现了几株黑色的木耳。
  “吱吱……”
  于是,这小家伙鼻子抖动,欢快地冲了上去,是好一阵地乱啃。
  “嘶嘶……”
  可就在这时,一条形如枯槁,色如萎木的大蛇,猛然地窜出,张口并咬住了山鼠。
  “吱吱……”
  山鼠被咬,惨叫不已。
  而那条孩臂般粗细的大蛇,似乎带有致命的毒液,顷刻之间,并毒死了那只可怜的小山鼠……
  这场生死狙击,确实是出乎意料,让一里之外的王宝山,看得是心惊肉跳。
  当然,像这样惊心动魄的生死决斗,在这片蛮荒的雨林之中,是数不胜数,多如牛毛。
  特别是夜晚时分,就更加地让见者,惊悚而惧然。
  王宝山小试身手,却不曾想会有如此的妙处,连那一里之外的细小之事,也能查看得仔仔细细,当真是明察秋毫啊!
  那蛇鼠相争,无非是生存所致,都是为了果腹的口粮。
  前去觅食的山鼠,万万也没想到,它会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被一直隐藏在暗处的毒蛇,轻易地扑杀在了茫然地不知不觉之中。
  王宝山如今已然开悟,看了那血腥的一幕,他纵观自的过往遭遇,又结合了一些以往,耳听来的教诲,不禁是略有所悟,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那只可怜的山鼠,或许是经常性地懵懂无知,所以没有认识危险的智慧之光。
  又或许,它经常出没在黑暗之中,使它忘了自身以外的危机,变成了盲目及愚痴,对自身以及外在的环境,也都盲无所知。
  结果,弱小的它,尽其一生,多半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跌跌撞撞,一直被自己黑暗无明的生存欲望,所牵引或驱策,颠扑而进。
  而那条毒蛇,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猎捕、或杀戮、或存活,一再地伤害弱小,而以自肥。
  它在不断地积压自私的动机,去造作求生,不也是一种茫然地本能反应。
  小处如此,大处也是如此。
  茫茫红尘中,芸芸的众生,不也是这般,多数人尽其一生,一直是生活在,被自己禁锢的囚牢之中,念念之间,一直都在不断地为自己计划、盤算、设计、运筹惟幄,至死不息,永无尽期。
  今世未完,来世继续……
  他们为何会这样呢?
  或许这是因为所谓的利益,蒙蔽了心智,才会一直如那山鼠一般,一辈子地盲目追求,受尽无数的失败、挫折、打击与苦楚。
  或许也因被无明的心态,驱使地关系,让人不明所以,同时也身不由己,一直重复无尽地盲目追求。
  往外追逐,颠扑再起,轮转不息,永无悔悟之期……
  如何破解这种恶性循环呢?
  王宝山对此,也有自己的一点看法,他觉得若要断此无尽的烦恼、苦痛,唯一的方法:那就是要令自己心明断欲。
  也就是让智慧之光,照射进内心的阴霾;而欲达此目的,则修行者必须把心扉打开,从而能自明已过,反思自己行为上的错误之处。
  于是,进而能自明,自知自己的一切行为、言语与思维,真正进入了知自我,了知自心。
  乃至是他,幡然省悟:觉悟当下,都因过去的是非,所使然!
  甚至,顿悟后的王宝山,到达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明心,他觉知到了自己的从前,做了许许多多的傻事,而完全茫然地不知不觉,不知有过,也从不知惭愧、和悔改。
  如今的他,因为心中已有了些许的开悟,而能以此智慧的思觉感悟,去自照、自见、自知、和悔悟,改过自新,向上提升。
  这也因而,令他自身的智慧、德行与人格,都增进了不少。
  他自我的膨胀心理,和懵懂无知的理解能力,也是渐渐地缩小;连着他以往执著的己见,更是跟着减少了很多,让他的自心,是越来越清净明朗了起来。
  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种心境变化,却是领悟之道中,属于开悟境界上的一丝能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