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大山里来了个俏媳妇

  年关将至,转眼便到了农历腊月里。城里人家对过年,或许不热衷,但竹村老百姓对过年依然热情向往。
  在外漂泊的竹村人,每到腊月,陆续回家。
  竹村即使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但它就像竹林里的竹鞭一般,纵横交错、深深盘植于每个竹村人心里。
  竹村,同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小村庄一样,成了游子们挥之不去的乡愁。
  这日,多日连绵阴雨后终于放晴,温暖的阳光洒布在竹村的山岭沟壑间,霜打后蔫蔫的竹枝在冬日暖阳下有了丝丝生机与活力。
  泥泞的机耕道上行走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的身影。
  年轻男人上身穿黑色薄呢大衣,下穿黑色休闲裤,脚穿耐克运动鞋,一副低调轻奢打扮;
  年轻女孩上着火红羊绒大衣、下穿黑色打底的裤子,上罩一条蕾丝迷你短裙;
  一双黑色高帮鞋直统到膝盖处,显示出无尽的妩媚与风情。
  两个年轻人的身影在山林间跳动,给沉寂的山林带来生机与活力。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李大翠的儿子沈小龙和女朋友英子,他们回家来过年。
  英子是南方广东人,从未见过如竹村巍峨的高山、莽莽的竹海。
  今日见到涛涛林海,不由惊叫连连,全然忘记了脚上的高梆皮鞋已在泥泞不堪的机耕道上沾满了泥巴。
  回到院子里,沈小龙扯着嗓门大声叫道:“妈!妈!”
  李大翠咋一听,是沈小龙声音,立即从屋里迎出来。
  他看看儿子,再看看儿子旁边的俊俏女子,心里瞬时乐开了花,脸上立即绽放出明丽的笑容。
  自己盼星星盼月亮,不仅盼回了儿子,还盼回这么一个俊俏的媳妇,心里如吃了蜜般,甜滋滋的。
  “龙儿,你回来了?怎么不提前给妈打声招呼?姑娘,快到家里坐。”李大翠大着嗓门热情地招呼着儿子和媳妇儿。
  吴三叔、吴三婶、周觉明两口子听到李大翠大嗓门说话,纷纷从家里走出来。
  沈小龙见邻居们出来,忙摸出烟给吴三叔、周觉明递上。
  周觉明两手拢在旧棉衣袖子里,正犹豫着这烟是接还是不接。
  李大翠说:“觉明,小龙给你散烟呢。广东烟,你抽抽,看合不合口味?”
  李大翠不想让媳妇觉得自己与左邻右舍关系不好,是一个恶婆婆,忙对周觉明说道。
  俗话说:养儿要靠媳妇孝,养女要靠女婿孝,自己未来的日子还要靠着媳妇儿过,她不想给初来乍到的媳妇儿留下不好的印象。
  一烟泯恩仇。周觉明接过烟,仿佛与李大翠的前世恩怨一笔勾销。
  热情地与沈小龙打招呼:“小龙,出息了!挣下钱准备讨老婆了?”
  “没出息,没出息,在外混口饭吃而已。”沈小龙客气地说道。
  “小龙,回来了?还带回这么漂亮的媳妇儿。”吴三婶笑眯眯地看着小龙和英子。
  “是的,三婆,我们回来了。你老人家身体还好吧?”沈小龙又连忙到吴三叔家门口,给吴三叔递上烟,忙不迭地回应着吴三婶。
  “要是你爸还在,看见自己儿子今天这般回家,肯定高兴坏了。
  你爸这辈子啊,吃了太多的苦,可惜没来得及享福就走了。好人命不长啊!”吴三叔感叹道。
  “人家小龙今天高兴兴地回来,你说这些丧气话干啥?”吴三婶用手碰了碰老头子。
  “唉,我爸的确命苦。小时候死里逃生,成年后肩挑背磨,吃尽了苦头。”沈小龙无限感慨道。
  沈小龙与邻居一一寒暄后,便向自家屋里走去。
  李大翠急忙将家里散落的红苕、冬瓜、南瓜等规整一番,将屋子清扫一遍;
  又从睡房里抽出两把新竹椅,拿出两双干净毛线拖鞋给儿子、媳妇换,忙不迭地叫媳妇到灶塘边烤火。
  英子家在广东,也有亲戚在乡下,可她们那里的房屋不像小龙家院子的风格。
  小龙家院子青瓦古朴,檐口有些地方还长了苔藓;砖墙浑厚,石灰缝印迹清晰可见。大院里乡情、亲情淳厚、浓烈。
  她见小龙母亲忙里忙外,被她的热情深深感染。这样风风火火的母亲,不会是戏剧里的恶婆婆吧?
  这时,突然一声雄壮有力的鸡鸣,让院落更显安静。
  这个大院如千年古宅,沧桑拙朴中氤氲着纯朴民风,相较于喧嚣的大城市,这里有着世外桃源的宁静与安适。
  李大翠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终于找到了媳妇儿,忧的是媳妇儿能看上这破破烂烂的家吗?
  李大翠赶紧将家里熏好的腊肉、香肠、猪心、猪舌等招待贵客的菜一应取出,用热水洗净,放在柴火上大火炖着。
  喜滋滋地又去鸡窝里摸出四颗鸡蛋,将铁锅洗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见不到半点儿油腥,便开始煮点心给儿子、媳妇儿吃。
  竹村上了年纪的老一辈人,还沿席着祖辈留下的招待贵宾之礼:每餐正餐前,先吃点心。
  讲究的人家,早饭前的点心是鸡蛋臊子面;午饭和晚饭前的点心是醪糟汤圆加鸡蛋,又叫吃开水。
  正餐更是主人倾其家里所有,一般猪身上的舌、肝、心、肾等,烟熏成腊制品,切片后装成冷盘,便成了桌上上等的菜肴。
  不一会儿,铁锅里的荷包蛋卷起一层厚厚的白皮,将蛋黄完整包住。
  李大翠小心将开水里的泡沫舀干净,再放入醪糟、红糖,待沸腾后,用白白的磁碗盛出来,递给小龙和英子。
  “来,英子,吃开水。”英子看着碗里卧着的两只白白娕嫩的荷包蛋,轻轻柔柔地飘在红糖开水里,像极了两朵娇羞的白莲花。
  她从来没见过,荷包蛋和红糖水如此相得益彰。
  她闭上眼,一缕缕弥漫着米酒味儿的香甜气息直浸入五脏六腑。
  多年后,她跟其他人讲起为何嫁到这个穷山村时,直言不讳地说,是婆婆李大翠的美食俘获了她的胃。
  沈小龙见英子半天不吃,以为她不想吃,说道:“英子,妈叫你吃开水。这可是我们竹村最隆重的待客礼数。”
  “吃开水?这明明不是开水。”英子眨巴着眼睛。
  沈小龙没再跟她解释,自己端起碗,三下五除二地呼噜噜吃完,末了说:“妈,这开水里缺汤圆。”
  “现在没人推汤圆了。你要吃的话,妈过两天泡了米,弄到集市上用机器打了再煮给你吃。”李大翠忙说道。
  “小龙,你妈妈怎么不吃?”英子疑惑地问道。她以为这就是午餐。
  “我平时经常吃。你们慢慢吃。”李大翠又爽朗地说道。
  过了一会儿,李大翠的香肠、腊肉已煮好,她趁热切成薄片,再用白磁盘一一装好,随炒了点儿白菜等时令蔬菜,便张罗着吃午饭。
  英子看着八仙桌上的碗碟,惊奇地说:“刚才不是已经吃过了,怎么现在还要吃?”
  “这才是正餐。刚才是点心。”沈小龙向英子解释道。
  “妈,你搞得这么隆重干啥?英子又不是外人。”沈小龙乐呵呵地说道。
  “正因为英子不是外人,所以才要隆重一点。
  如果你爸还在,看到你今天带回这么漂亮一个媳妇儿,不知道该多高兴。”李大翠擦了擦眼睛,高兴地说道。
  一家三口乐滋滋地吃着午饭。
  “小龙,我们去双江镇买套房子吧。你看家里这房子,破破烂烂的;
  再者,这山沟里也没个出脚路。”李大翠边吃饭边说道。
  “在镇上买房干啥?”沈小龙不以为意地问道。
  “当然是结婚用。”李大翠正经说道,“如果你们手上没多少钱,你爸的命钱还在我手上存着,你们拿去买。”
  “你那点儿钱才多少啊?自己留着吧。”沈小龙依然不为所动。
  “难道你不想结婚吗?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英子又这么好。你不嫌弃咋家,可不能亏了英子啊。”李大翠又心急地说道。
  “妈,你别急嘛。我又没说不买。我们准备去城里买套房,将来,你就跟着我们去城里住。”沈小龙卖完关子后说道。
  “去城里买?太好了。可城里房价贵,几千元一个平方啊。”李大翠又惊又喜。
  “知道,知道。妈,你就别操心了,我和英子早计划好了。城里肯定比双江镇好,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什么都好。”沈小龙说道。
  “妈都听你们的。这竹村住了大半辈子,我早就不想在这里住了。”李大翠巴不得立即走出竹村。
  “竹村还是这么落后。你看,这下了雨的机耕道,深一脚浅一脚的,简直没办法走。”沈小龙说道。
  “对了,前不久,村上唐书记带人来测路,说是要将机耕道修成水泥路。”李大翠突然想起修路这事。
  “唐书记?哪个唐书记?能修成水泥路,当然是好事。”沈小龙甚为惊讶。
  “我们村新来的驻村书记。不过,修路扩宽要占林地。
  我跟唐书记说,修路可以,但必须对占用的林地进行补偿。”李大翠将自己的精明说了出来。
  “妈,能占多少林地啊?几分林地又能值多少钱?
  让人家修吧,以后回老家,也可走上一步舒适路了。
  你都这年龄了,守着那些林地干嘛,难道你还砍竹子卖?
  修路算是积德、造福子孙的事。”沈小龙劝道。
  李大翠听儿子如此一说,心里想了想,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心里便有了松动。
  一家人和和气气地吃完午饭,李大翠收拾完碗筷,又拿出腊猪脚准备炖上。
  沈小龙忙挡住李大翠:“妈,我们在家不着急走,非得要一天吃完吗?”
  英子也走过来,帮腔道:“阿姨,你做的菜太好吃了。桌上还有那么多,你又要煮吗?”
  “你们说不煮就不煮,过两天再煮。”说完,又将腊猪脚挂在柴灶上。
  一家人坐在灶塘边烤火聊天,李大翠将村里新近发生的大小事一并说给小龙听。
  下午,小龙带着英子去爬山。远远的,小龙看见一个人影在山梁上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