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盟友就是拿来算计的
御书房的秦政看着这封捷报心情也是相当不错,在他看来李元昊能跟辽宋两大帝国周旋几十年,扫平河西绝对不是什么庸才,结局却是如此戏剧性,倒也验证了“报应不爽”的客观规律。
在场的其他大臣当然也替大秦高兴,只不过相对这场西部边界突如其来又“无关紧要”的胜利,东边的事才是他们今日齐聚于此的原因。
“陛下,诸位内阁臣公都觉得林将军的处理非常合适,除了补给兵员粮草移居人口以外,大家没有别的建议。
但是关于东方还要不要会盟一事,大家却存在分歧,只能请陛下亲自定夺了。”嬴逸带头行礼解释道。
秦政点了点头,这样的情况他也预料到了,以前秦政定下东和西战的策略时是基于秦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经验。
但是东边的商却一次次的不安分,傲慢无礼,完全没有把秦当做一个对等的盟友。
面对这种情况诸位大臣的意见也出现了分化:一是嬴逸为首的维持现状派,不再主动结盟也不跟商争夺,只维持一些商业往来,努力发展自己,坐等商朝局势变化再做反应。
另一派就是赵高为首的继续拓展派,按照先前约定会盟,同时展现势力让商人对秦有所畏惧。同时借着秦在工农业上的优势,私下用精致的商品笼络商朝贵族,进可傀儡商退可吸引人才移民。
秦政当然是倾向于赵高张苍的建议的,当然不是说嬴逸的方法不好,而是过于被动无法及时发现商的变局,并第一时间为大秦牟利。
所以秦政只是稍稍沉吟了一下便对内阁大臣们说:“朕决定要继续会盟,然后参照太尉的方法主动渗透商国。
如果商朝局无碍,那就当是控制他的贵族和商业,如果商有变,朕要这些人第一时间想到带着人民土地投靠大秦。
至于要用多少人手财物,由太尉、典客属、御史台商议,给出一个计划。
最后让唐解唐夫子训练人才成立一个军情司河洛局,直接由丞相管理,再朕会盟之前这些就要准备好,然后朕会把第一批探员当做商务外交人员留在商。”
嬴逸眉头微微一皱,他知道放在他名下就是秦政要自己抓的意思,但早就知晓自己橡皮图章地位的他也没说什么,便带着一众人行礼道:“嗨!”
秦政又点点头拿出了另一封信件,直接开口到:“这是魏国来的书信,俺答汗再次受挫已经退到了燕山地区修养。
结合王离将军的消息此次俺答汗大概损失了两千人,足有五分之一了,绝对不是小数目。
但是魏国的伤亡也是相当严重,司马懿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现在已经病的不能理事了,所以俺答汗才会一度攻破大同防线。
得亏我们放归司马师及时,制止了魏国小皇帝的投降计划,又利用坚壁清野背后偷袭的计划重创了俺答汗。”
大家听到有惊无险也面带喜色,秦魏虽然各有心思,但目前看这个合作还是很有价值的。
“不过虽然取得了胜利,但魏国国内局势非常糟糕,坚壁清野的政策使不少老百姓流离失所,粮食供给也相当困难。
所以司马师来信请求我们供给一些粮食,同时再平价出售一部分粮食稳定魏国市场,你们看?”
秦政此话一出嬴逸等人可就不淡定了,大秦虽然人少地多粮食补给也还算充足。
但是现在的天气如此恶劣,今年粮食减产已经是板上订钉的事了,现在出售粮食给魏国,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不够用怎么办?
再说俺答汗已经大败,魏国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不给粮食都不用魏国垮台,大秦只要在边境施粥许诺耕地,就会有大批魏国人移民大秦,魏国不攻自破。
秦政看着一众人在下面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自己也有些纠结,他当然愿意全取山西,这样有了山河之限秦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但是魏国真的那么好对付吗?如果任由他们垮台,会不会造成类似后世的恐怖主义危机呢?试想一下几个曹家或者司马家的家臣,隔三差五在魏地搞事,要占用大秦多少兵力?
而且一但俺答汗再次来袭,秦可没有多余的司马懿来主持一面防御,要知道秦政现在手头上的王离、林绛、赵成都是新生代,在历史上几乎名不见经传……
即便有过人的才能也需要很长时间的锻炼,而秦政的军校和宫学培养的人才一时半会连上战场的都费劲,更别说独当一面了。
所以权衡利弊秦政还是开口到:“朕决定给予魏国一定的援助,不过白给的量要少,平价的要多。
甚至可以用低于秦魏国均价的价格卖粮,但是让粮商必须用我们的新货币交易。”
秦政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借着这次卖粮渗透魏国经济,但凡魏国手里有了秦国的货币就可能花出去,如此来回流通,魏国自然就被绑上了大秦的战车。
跟白朴打交道多了的张苍也很快明白了秦政的意思,赶紧带头道:“陛下,臣建议卖粮的同时再销售一些农具、丝绸、瓷器。
可以用捆绑销售的方法,买一定量这些物品的商人可以采买更大份额的平价粮食,而没有买的只能给予一个基础量,如此我们这些产品在魏国的销路一定能大大扩展。”
秦政一听,这不是倾销工业产品打击农业国民族工业吗?张苍不愧是学霸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当强啊!
如此就不光是一次性的经济渗透,二次的拓展贸易了,魏国如果广泛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秦国造,以后还会有人去生产这些东西吗?当然不会!
那等待秦对魏有了想法,控制魏国大半消费品的秦只要稍稍限制,魏国的经济生产就会全面萎缩,到时候秦恐怕就能不战而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