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 仙草
“你说你在杏林堂看见过这猪草?”老爷子不可置信看着手中的猪草,可不就是猪草吗?穆家村人割猪草都还瞧不上这玩意呢!家里养的猪更喜欢吃红薯叶、通心草。
珞枝……
猪草,猪草,猪草……
“阿爷,我为了卤花生不是去了杏林堂买药材吗?在药柜子上看见过”珞枝当然没在杏林堂里见过,不过铁皮石斛是一味非常名贵的滋补药材,她就不信医堂里的人不识货。
老爷子带着阿树立马背了背篓,出了门。
穆家村村建村历史不过五十多余年。其原始的一百多户户村民多是当年水荒时逃难的难民,所以不同于一般单一家族兴起的村落––一个村的祖上都是一家人,遇到事有族长出面调协。以致,某一年,村民还为了抢占所谓的风水宝地,发生恶性群体斗殴事件,伤了好几条性命,以致惊动了县太爷。
县太爷有文化,审理案子时,除了将首犯伏法后,还将相关两户人给分迁到其他村。
对于那块风水宝地,县太爷也妥善处置。他将那块地的中央单独圈出来,然后四周的土地按照一块一亩的大小,分成八块后,以一块地八两的价格卖给争地的人家。接着再拿着卖地得来的六十四两银子给死了人还要迁户的两家人做了补偿,一家给了二十二两。最后则用余下的二十两银子,在中间留下的那块地上,打了口井,修了个磨坊,给全村人共用。
对于县太爷的处置,不说村里人是如何心服,只说珞枝听说此事后,也一改先前影视剧里县太爷一脸奸诈,鱼肉百姓的印象,重新审视士族––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阶层的作用。
得人心的处置影响是深远的。
总之,自那以后,村里一改先前无偿得宅基地的约定俗成,统一了新的分地规矩:新落户的人家需以六两银的价格购地,村里老户分出来的子孙买宅基地,则折半,三两银。
买地得来的的银子交里正管理,用于村里路桥、磨坊、晒场等公用设施的建设。
因为朝廷规定,村里的里正由田地最多的十户轮流担任,然后三年一轮,所以即便没有前世的政府账户公开制度,但也不存在里正的一手遮天。
这些年,村里人尝了卖地的好处,便即越发严格了宅基地的规矩:分配的每一块宅基地都是方方正正的一亩地,地与地之间,前后左右的间隔都留足六尺的通道,邻里间谁也碍不着谁,谁也别想占谁便宜––这便就不知绝了多少的纠纷口舌。
经过那一年知县大人的划地运动,如今这村里的地,连带上面的草都是有主的––不能随便割。所以老爷子带着阿树直接来到村里公用的河岸。
整整挖了一个时辰,珞枝家的院子里堆起来一座石斛大山。
眼见阿爷拿着镰刀手起刀落要斩草除根,珞枝连忙从灶房跑出来:“阿爷,你看啊,咱们家的空心菜割了又长,长了又割,这石斛会不会也是这样啊?”
托前世网络发达的福,珞枝看她妈三百大洋才买区区几根新鲜石斛,肉疼得紧。禀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她当时特意上网查过石斛的扦插种植方式。让她喷饭的是,这石斛种植起来一点都不难。除了移栽,还可扦插,她就拿了两根新鲜枝条随便修剪后插在花卉土里,在家门口公园里挖了青苔藓附着,居然就活了,第二年春天就开了花,老妈剪了石斛条榨汁喝。
这石斛条从春喝到秋末,简直不要太久。既一根枝条扦插都可活,这株根当更容易。
小孙女说得好有道理,他居然无力反驳。
就这样,一家人拿着剪刀一根根剪下来枝条,把根又栽进后院新买的荒地里,孙女说有石块树林的地种植石斛更好。
老爷子看时间还早,拿四个背篓装了石斛鲜条,上面拿晒干的花生秧苗遮挡住,和阿树把东西放在骡背上,进了城。
今天吉安镇也搞了白露祭祀活动,不少进城看热闹的四周乡户人还未散去,老爷子直接去了杏林堂,医堂因庄户人家普遍贫穷,故在这儿,不容易撞到熟人,老爷子颇有心机。
就如珞枝所说的,这猪草果然价值不菲,还是什么“不死草”“仙草”“还魂草”“救命仙草”这掌柜说出的每个名字听在老爷子耳里都让他心花怒放。即便这东西有如此功效,还真价格低不了。
掌柜的一再强调,这石斛有多少他就要多少,包括花和叶子,他通通都收。此话一出,老爷子坐不住,刚刚他们一家把花和叶子都摘了,还丢在院子里头,他要赶紧回去打整好。
四框石斛鲜条共计二百八十七斤,一斤二百文,合计纹银五十七两四钱整。
老爷子似踩着七彩祥云回了家。
回到家,他把钱让孙女收好,赶紧着拿竹筛晒好石斛的叶子和黄花,带着阿树、珞安又去挖石斛去了。
近晚饭前,老爷子又挖了近六百斤石斛,想到一会有人来家吃饭,把石斛都收在了后罩房里。
晚上席开两桌,阿爷、里正、族长、里正长子穆应华,族长长子穆业贤、穆郎中、穆四叔、穆珞景八人刚刚好一桌。
女桌这边桂奶奶和族长夫人穆虞氏坐主位,左边是穆陈氏和穆四婶,右边穆应华媳妇穆钱氏,穆业贤媳妇穆李氏,下首坐着珞枝和穆莹,另珞安等五个萝卜头摆了一张几子,大人给他们夹菜随他们自己吃。
珞枝这手艺没得说了,是这个”,里正吃一块红烧猪脚,软糯可口,伸出一个大拇指,大家纷纷附和点头,这满桌的菜式丰富不说,味道那真是恨不得把舌头吞了往下咽!
“我还是头次吃油渣炒空心菜,这味道居然比肉都香”,族长夹一筷子空心菜,这滋味,绝了。
“生三块,熟三块,不生不熟又三块”这是首老里流传下来,嘲笑馋嘴媳妇掌勺偷嘴的歌谣,粮食短缺的现世,馋嘴是做人媳妇的大忌。所以,这世女人烧菜,全靠手感,不带尝味。
珞枝掌勺做一下午菜,虽没偷嘴,不过菜味是尝遍过的,对自己的手艺还是很有信心,当下看大家吃得香,自是眉眼带笑。
穆虞氏抬眼仔细打量这个之前穆家村的隐形人一样的小姑娘:糯米团子般白净面容上一双黑亮大眼睛,弯弯的眉毛,微微上翘的鼻尖以及上翘的嘴角,无一不透出欢喜的意味,使人一见就禁不住心生欢喜。
再看她盘在头顶的发髻,溜光水滑,一丝不乱;身上的夏布衣裤衣领处带着精致的绣花,衬得脸盘子更是秀美了几分;脚上一双布鞋,洗刷得一尘不染––这孩子,于氏惊叹,收拾得不是一般的干净。
再细看珞枝衣着,咂舌不已,我的乖乖,这一身成衣她看见福瑞祥绣庄里要卖500文,不得了!
大家一个个酒足饭饱。男人们在院子里聊天,女人们除了桂奶奶和虞奶奶,则都帮着珞枝整理厨房。
认亲仪式开始,阿树,不对,应该叫穆珞景,对着阿爷头额抵地跪拜三拜,改口叫“阿爷,”穆老爷拿出一块纯银的长命锁给他挂在脖子上,礼成。
珞枝和珞安改口,称穆珞景“大哥”,也各得纯银长命锁一块,老爷子分别替他们带上。
明晃晃的大银锁在月光下发出温润的莹光,一时在座的女人都有些眼热。谁家还没个孩子,这长命锁给孩子戴寓意吉祥,添福添寿,避灾驱邪。可至如今也就里正家长孙出生时得过一块,重也就二钱。
会算账的穆钱氏在心里暗暗心算,这一块长命锁重一两,三个就得三两银子,再加上火耗十分之一,这就三两三钱了。乖乖啊,这多钱呐!
有那庄户人家出息好的一年到头加起来也就结余三两银子,这家随便给孩子们打整个长命锁就花这么大笔钱。
大家猛然才发现,这穆贵和一家茅草房还是那茅草房,可这一家人的举止言谈气质似乎已与过去大为不同。
一家人送走客人,又到后罩房开始剪石斛条,这下叶子、黄花都留了下来。收拾好枝条,趁夜有露水又种植石斛根,一家人直忙到月上中天,才洗漱完睡下。
一夜无话。
留了阿树和珞安看家,老爷子带着珞枝在晨光中出了家门进了城。现家里这多金银,可不能空房,万一有那起坏心眼子的人,不得不多留个心眼。
第一站直奔杏林堂,掌柜的对老爷子印象深刻,看见老爷子进来,连忙从柜台里走出来。
珞枝经过掌柜告知,方知这杏林堂在这大庆朝有大小店铺近百家,除了经营医堂,这批发售卖各种珍贵滋补药材才是他们东家的主业。吉安镇这家是其中算小的,昨日收到这仙草他连夜就发去了府城,今儿自打开了铺门一直在等老爷子登门。
过称除掉框子共计鲜条588斤,一斤200文,得银一百一十七两六钱
石斛叶80斤,一斤十五文,得银一两二钱。
石斛花55斤,50文一斤,得银二两七百五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