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董卓的三把火

  当上司空的董卓,首先做了两件了不得的大事
  第一个是用人五湖四海,重视名声实绩,不举亲信。重用凉州汉阳周毖,荆州南阳何颙,豫州汝南伍琼、陈留郑泰,幽州刘备等人。周毖乃荡寇将军周慎之子,曾经与董卓同一起西征。何颙、郑泰皆故大将军何进属吏,伍琼城门校尉,率先投靠董卓。
  接着听从周毖等人建议吗,征召名士陈纪、郑玄、蔡邕、韩融、荀爽、孔融、华歆等海内名士为属吏!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
  第二个公开宣称要给窦武陈蕃等众多党人平反,用其子孙。一时间舆论炸了锅,朝野上下为之侧目,整个雒阳、整个司隶议论纷纷,没有人想到出生行伍、历来亲近宦官的董卓,反其道行之,同士人站到同一条线上。
  李儒:“这两件大事就是明公的安民告示!”
  董卓大喜:“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本公身为司徒,折节以待士,倾心以爱众,士人怎会不归心!有了前面两件事,第三件才能顺利。”
  “董公是明白事理的人啊!”袁绍立即公开对董卓的两项政策表示支持,并号召王允等对董卓大家赞扬。
  内心却笑开了花,对何颙、许攸、逢纪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卓拔擢党人而非故旧、属下,并非出自于真心,欲享大名而安定朝堂耳!”
  何颙、许攸、逢纪等人皆以为然……
  刘备对卢植说:“临时抱佛脚,被佛踢一脚!董卓久居行伍、外郡,既不熟悉朝中形势,又与士大夫关系不密切,谁忠谁奸,岂能得知?孰贤孰不肖,如何判断?
  必定会错用袁绍之党,久之必生乱!”
  卢植:“那不是很好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齐力同心!”
  刘备:“就怕一山难容二虎。之前我与恩师打赌袁绍一定无法控制局势,这次再赌一事。”
  卢植:“何事?”
  刘备:“赌董卓会不会废当今立陈留王!”
  卢植:“谁敢如此不讲规矩?当即皇帝是先帝的弟子,即使董卓天不怕地不怕,也必不敢改弦更张,以为赌注?”……
  颍川,
  陈纪守孝家中未满三年,不愿立即出仕,董卓遣人逼迫之:“若不入朝,则槛车征之,并祸及亲朋!”
  槛车乃是用栅栏封闭的囚车,陈纪不得已,带领儿子陈群一起上雒。
  陈留
  董卓招蔡邕入京,蔡邕也不愿意去,但董卓让人逼迫蔡邕亲戚:“蔡邕若不到,我便诛灭你等,并让人到陈留拿你族人。”
  蔡邕畏惧而应命,董卓任命蔡邕为司空祭酒,而后举高第,三日之内,周历三台(尚书台、御史台、谒者台),升为侍中。
  孔融为司空刘弘所征辟,刘弘去职,董卓接替司空,知道孔融向来向来名声很大,亦亲之近之,任命为北军中侯。
  东莱
  郑玄上表:乡野之人,为司空错爱,诚惶诚恐,本应即刻就征,只是年已六十又三,垂垂老矣,牙齿脱落,不良于行,岂能为国家所用……特遣弟子河北崔琰、犬子郑益恩前往效力。
  郑益恩、崔琰离开前夜,郑玄语重心长交代:“何进,外戚大将军,名重天下,权势滔天,一朝死于宦官之手;何苗,外戚车骑将军,死于乱兵。其中必有不足为外人道之阴谋!
  司空董卓,虽关西名将,于士大夫间却无甚名望,雒阳有得乱,你两人务必小心,一切听玄德安排。”……
  不避亲疏、大量启用名士的同时,董卓对皇帝和兵权抓得极为牢固。
  令女婿李儒为侍中,率领甲士,随时在宫中皇帝、陈留王左右。
  虎贲中郎将袁术本驻守在南宫之内,董卓表袁术为后将军,将袁术的旧部全部从宫中换走,改以孔融为虎贲中郎将,士卒成建制的换位自己和弟弟董旻的旧部,令董旻守护南宫嘉德殿、南宫四门。
  显阳苑、上林苑等皇家园林皆在雒阳之西二三十里,合称西园,本西园八校尉驻地,董卓上表免去刘备上军校尉、袁绍中军校尉、曹操典军校尉等职务,给予名义上更清贵的职务,以关西人胡轸为上军校尉,以侄儿董璜为中军校尉,从而把西园八校尉牢牢掌握在手中。
  名义上以曹操为骁骑校尉,以何进故吏刘表为北军中侯、刘备改任胡骑校尉,实际上却提拔女婿牛辅、徐荣、吕布等人为骑都尉,将北军的精锐抽出组建新军!又任命李傕、樊稠等为北军诸校尉的司马,有任何命令,都直接通知骑都尉、军司马,从而越过校尉控制控制北军五校之兵力!
  基本整编北军、西园军之后,董卓招来袁绍:“天下之主,应择贤明为之,灵帝杀掉太尉段颎,杀掉叔父渤海王,逼死窦太后、宋皇后,杀死窦武陈蕃,不亲贤人、不爱亲朋,人神共愤,天降惩罚,因而三十出头即夭折。
  董候聪颖,不知道能否胜过史侯,姑且让他试试。刘宏的种要是都不行,就从宗室里再选一个。”
  袁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汉家四百年天下,万万百姓爱戴,当今陛下14岁,年龄正好,又没什么过错,董公岂能废嫡立庶?恐怕大多数人不会同意!”
  “你是庶子,却压过嫡子承担朝野士人之望,本公是次子,成就也比大哥高。本以为你我有类似经历,看法也一致,所以才找你商量!如今看来,你胆小怕事,名不副实!”要是不能立董候,董卓就无法以外戚身份秉政,因而十分决绝,拔出陪到,斩断桌角,“天下之事,如今在我,我要立董候,谁敢不从?”
  “天下有能力、有实力的人,岂止董公?悠悠之口,譬如大河,岂能防止?”袁绍亦拔出腰刀,横刀作揖,“我受何大将军厚恩,废立之事,绝不同意,董公找太傅(袁隗)商议吧。”
  扭头就走。
  第二天,董卓找袁隗商议废立,听闻袁绍悬挂司隶校尉印绶、节符于东门,逃奔冀州,感觉很奇怪:“我只是跟他商议个事,犯得着弃官逃亡么?”
  袁隗一脸尴尬:“我这侄儿,性格有点倔强,君不要放在心上。”
  董卓:“看来他还记挂着何进提携之恩,也算有情之人,非抓回来,让他低头为我效力不可!”……
  几日后,董卓主持朝会,当着何太后、皇帝的面,表示要做伊尹、霍光,改立皇帝,当时董旻、吕布等率领全副武装的甲士站在宫殿上,对诸人怒目而视,百官皆畏惧。袁隗也出言赞成董卓,众人见太傅都同意了,就更不敢发言,唯有卢植高声反对,认为董卓根本不够伊尹霍光的资格!
  董卓大怒:“把他绑起来!”
  刘备出列道:“董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