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关于电的思考
刘海怔了一下,不过很快就想明白对方为什么会这么说,《学术》和《学者》这两大神级学刊,在全大陆所有的州实行了发行覆盖,包括像阳州这样的下州,各大太学,各个级别政府,各大公共图书馆,以及那些重点实验室,都订阅了这两大学刊,但有机会,有权利借阅到这两大神级学刊的,有一个门槛,那就是准学者。
也不是说不是准学者就不能借阅这两大神级学刊,只是这两大学刊对任何订阅单位来说,都是极其珍贵刊物资料,普通民众想要借阅,借阅程序会比较复杂,而且一般人也看不懂这样高深的学术期刊。
在阳州这样的下州,普通人想要借阅这两大神级学刊已经非常困难了,更别说把学刊随身带到这旅途上来,一般的单位对于这两大学刊是概不外借的,所以对方看自己能把《学术》随身带在身边,而且还是最新一期,难免猜测自己是通过家里有大学者身份的长辈得到的学刊。
在阳州,也只有正式学者才有资格私人订阅两大神级学刊,可以随时查看帝国最新的学术动态。
刘海是帝国学术引文库里认证过的正式学者,所以他是有资格私人订阅两大神级学刊的。
只是十七岁的刘海外表看上去甚至只有十六,太年轻了,不知道他底细的人刚接触很难想到这个稚嫩的少年居然已经是正式的初阶学者,有私人订阅两大神级学刊的权利。
想明白之后,刘海也没解释,笑着道:“家里有个长辈是初阶学者,让我带这本学刊去白玉府送一个他的一个好友,我有点好奇来自神州的顶级学刊到底里面写的是什么,拿出来看看。”说着,打开《学术》翻了一下,然后笑着继续道:“果然看不到,大哥你见笑了。”
男人大笑道:“这样的神级学刊我们看不懂才是正常的,哈哈,小兄弟你这是有向学之心,我怎么会笑你,如果我女儿有你一半好学,我就心满意足了。”
男人坐到对面的下铺,继续和刘海聊着:“对了小兄弟,认识一下,我叫关梁,在白玉府机械厂工作,这位是我的夫人于晗,上面是我女儿关果。”
萍水相逢,这关梁能率先自我介绍,只能说此人性格爽朗,刘海想了想,道:“原来是关哥,我叫刘海,齐林府本地人,到白玉府市区探望亲戚的。”
自己取得丹药学太学考试全州第一名,这事被全州的媒体都宣传过,低调的刘海故意没说自己是去求学的,免得被对方问是去哪所哪所太学。
或许是知道刘海家里有一位正式学者,算是书香门第,于晗也加入了聊天,聊了几句话题被关梁带到时下白玉府最热门的话题上。
“小兄弟,你知道现在白玉府最时髦的东西是什么吗?”关梁故作高深地问道。
刘海没去过白玉府,也没看过白玉府本地的报纸,自然不知道这些东西,旅途漫漫,也不想打断别人的兴致,便配合的问道:“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是什么呢?”
“是新出来的第五代照相机!”关梁笑着道:“没想到刚出来旅行,第五代相机就出世了,我这个摄影爱好者可真是期待,等回到白玉府,第一件事一定是去买个第五代相机,听说第五代相机增加了即时出照片的功能,也不知道想过如何。”
第五代照相机?
刘海脑海中当即浮现出上次拿着太学录取通知照相的场景,那次用的好像是李长歌私人购买的第四代灵力照相机,一个体积只有一个巴掌大小的照相机。
在刘海看来,第四代灵力照相机和上一世见过的光学电力照相机相比,各有优缺点,最大优点无疑是续航时间长,这是灵石为能源的普遍优点,至于其他方面,比如照相效果什么的其实都差不多。
和关梁聊了一会,刘海开始闭目养神,脑海中忍不住一些对于“电”的思考。
这个世界也是有雷电存在的,但是这个世界的电与上一世的电,在本质上是有极大的区别的。
这个世界的电极其暴躁,人类还根本没有达到掌握“电”的文明程度,至少这方小型灵界的文明没有达到。
这里面涉及到了许多小型灵界还很难接触的高深知识,刘海也只是在传承珠中过些微概述。
在小型灵界文明的普遍认知中,认为世界万物皆有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万物从最原始的本质上讲,都是由这五种五行基本物质构成,文明的高低程度不同,有些发展低的文明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五行基本粒子构成,文明程度稍高一些的则认为万物是由五种五行基本粒子和基本波构成,文明程度更高一些的,则认为万物是由五行微子场态构成……
总之,不管怎么认知,基本上逃不出“五行”的概念,而在更高等的文明中,五行之上,还有一个“阴阳”的概念,通常中型灵界的文明会有这种普遍认知:五行之中的每一行,不管是金木,还是水火土,如果从其中最原始微观的状态分析,都有阴阳之分,自然世界里,雷电的存在,便是最好的佐证。
在这方宇宙的大自然里,雷电的产生和云雨无关,它并不是所谓的正负电荷存在电位差碰撞之后产生的,这里的雷电产生都来自阴阳两种纯粹的微子力场的碰撞。
所以如果人类想要发电,得先掌控阴阳两种纯粹的微子力场,这太难了,小型灵界的文明发展到最高程度,也只是理论上认知微观状态下的微子场态,想要有操控微子场态的能力,那起码要发展到中型灵界文明,甚至可能要发展到大型灵界文明才行。
刘海闭着眼睛,思绪万千,渐渐地便把注意力放到上太学后的学习研究上。
“自己是励志走上金仙之路的人,根据金仙老师的经验来看,要走这条路,那自己就不能偏科,六大学科得全面发展才行,上太学之后,短期内还是以丹药学为主,但其他六科的基础也得花时间赶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