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送嫁

  走走停停,亦在意料之中,好在出门的早,时辰还绰绰有余。
  魏氏在一旁,只附和一句,“母亲说的是。”
  不防赵氏转过视线来,轻轻一瞥,道:“其实,论身份家底,你们魏家倒是不缺什么,只是运道未免差了些,若是你三妹妹能顺利嫁给四皇子,成为皇子妃,那出嫁的嫁妆与场面,应该不会差今日多少吧!”
  是不会差多少,其实若不是身份压在那儿,还不一定呢···魏氏心里想着,嘴上却谦逊道:“母亲这就说笑了,三妹妹如何能跟宣阳公主相比。”
  “是比不得,更何况出了那档子事,还说不准呢。”眼瞅着私下没人,赵氏倒不用给这儿媳脸面,嗤笑一声,便道。
  魏氏对自己婆婆的心思,一清二楚,无非是觉得魏家和三妹妹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更上一层楼,连带着姻亲都跟着没脸,有些不高兴而已。
  但谁又能想到,这明明被洪水冲走的人,连碑都立许多年了,这会儿突然出现在京城,还是在三妹妹嫁入四皇子府的前夕,这背后若不是有人搞鬼,那便是魏家真‘水逆’了。
  可这无论如何,又不是她能左右决定的,赵氏如此,让人不免委屈,又辩解不得,只得低头不语。
  赵氏见此白了一眼,什么都没说,却是一脸的嫌弃。
  这屋里横、外面鹌鹑样儿的媳妇,她是看不上的,除了会捏酸吃醋生孩子以外,旁的一样都指望不上,还不如二房那个,至少里外分得清,还算的一手好账。
  傅清月可不知道她在赵氏心中的印象骤然拔高起来,自园子一行后,这是她与婆婆罗氏第一次见面,之前所有的请安,都被涧娘给挡回来了,不是说人不在屋里,就是说休息躺下了。
  她知道,自己和顾晏洲闹别扭,惹罗氏不痛快了,在变着法儿下自己的脸,逼自己服软。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别人不痛快,总比自己不痛快强,自己又不曾做错什么,何须服软?她得逼着顾晏洲自己想清楚一些事情,若不然,迟早会有下次的,同样的委屈,她才不要受第二次。
  罗氏见她一脸的自若,心里不知想到什么,微微叹了口气。
  马车走走停停,不多久,就到宫门外。
  “二夫人,大少夫人,正阳门到了。”
  罗氏与傅清月先后下车,一落地,入目便是高大的宫墙红门,上书‘正阳门’三个大字,在朝阳的俯瞰下熠熠生辉,门口有御林军守卫森严,进出来往,须有名目和身份玉蝶,否则概不能行。
  今儿是宣阳公主的大日子,御林军统领赵献亲自带人在宫门口巡逻守卫,谁也不敢放肆。
  傅清月四下打量一番,上次夏祭来,已是傍晚,看不清明,这次来,却见那宫墙高耸,雀鸟难飞,匾额屋顶上,五彩的琉璃瓦眩人心目,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迷失。
  御林军点了身份玉牌,查验后便会放行,一旁有小太监凑上前来,带各家夫人进宫,赵氏一行人跟在后面,绕行许久,终于抵达皇后曹氏的长明宫,这时,淑妃和宣阳公主还未过来。
  曹氏先接见了各家夫人,轮到傅清月时,愣了半响,才道:“你就是晏洲的媳妇吧?自你们成婚之后,本宫还没有见过你呢,近来忙宣阳出嫁的事,等这阵子完,本宫再宣你进宫仔细瞧瞧。”
  “是。”
  傅清月屈身一拜,并不多话,倒是底下一位妃嫔开口恭维道:“皇后娘娘母仪天下,又为后宫诸事劳心劳力,已是不易,怎还能分心召见顾少夫人呢?”
  “是呀,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娘娘贵为中宫,是诸位皇子公主的嫡母,自然得为宣阳公主出嫁而费心,不像有些人,名不正言不顺,只能暗地里计较。”
  这话说的带刺,傅清月退回罗氏身后,视线悄悄看过去,后面说话的女子坐在离皇后不远的位置,看样子身份应该不低,只是观其言行,似乎与淑妃有怨,容色姣好,一身冰蓝色曳地宫装,裙摆处白色桔梗朵朵绽放,细眉杏眼,一双梨涡谈笑间平添动人之色,眉目间却是一片傲气凌人。
  也是,若没这番傲气,想必此时也不敢在这儿如此言语,意有所指。
  曹氏居于高位,饮一口茶水,对此毫无反应,反而转过视线,与底下几位诰命夫人一一闲话起来,态度分明。
  “那便是徐昭容吧?听说她难产生下皇子,陛下怜悯,有意封她为妃,却被淑妃娘娘进言拦下,至今未能晋封,难怪她心有不忿呢!”
  一旁有知情人窃窃私语,傅清月听了几句,才明白过来。
  还不待多想,外面有内侍一声喊,“淑妃娘娘、宣阳公主嫁到~”
  在场除了皇后以外,所有人起身,作礼,“拜见淑妃娘娘、宣阳公主。”
  “免礼吧。”淑妃一声娇媚入骨。
  傅清月跟着众人坐下,淑妃携一身红妆的宣阳公主,缓缓走来,见过中宫,曹氏一通训话,赐礼,之后众人一起,浩浩荡荡前往太后的永寿宫,得太后、陛下训导,赐礼,之后前往正阳门,等待新郎前来。
  一行人在皇宫东奔西走,出永寿宫时,便有人受累不住,趁机倒在丫鬟身上扶着走,气喘吁吁的,皇后坐上轿辇,冷眼看着,并未说什么。
  正阳门前,安黎元一马当先,身下白色骏马神采奕奕,身后是迎亲队伍,从宫前一直到远处,长长的一排,首不见尾。
  曹氏带众人出来,行礼起身,将宣阳公主送上喜轿,安黎元翻身上马,视线在众人身上掠过,隔得老远,认出傅清月的身,却也只是虚晃一眼,缰绳一拉,转身离去。
  锣鼓锁啦,带着一箱一箱的嫁礼,一并送嫁的人走出老远,众人开始纷纷告辞,上自家马车,前往定国公府赴宴。
  一路紧赶慢赶,众人终于在喜轿来临之前达到定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