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赔罪礼
“姑娘不担心吗?”向来直脾气的青烟忍不住问道。
“有什么好担心的,永安郡主的花笺再漂亮,上面还能写别家的家事不成?”傅清月正在整理自己写好的话本子,都是根据一些古书游记编成的志怪故事,配上动人的情情爱爱什么的,还是颇得茶客喜欢的。
翻完最后一页,傅清月归拢归拢,将那一小叠纸张夹在从四叔那儿借来的书册里,还的时候一起送过去,弄好后似乎想到什么,眨了眨眼,对一旁的春蚕说道:“春蚕,你得空去找找沉香,让她提醒母亲,抽空给我和二哥做两三件衣裳,五六张汗巾绣帕,七八个香囊什么的,要不多去四婶那儿看看,要不回方府走动走动,找些打发时间的事来做,别老对着账本发愣出神什么的,别以为我不知道,找了那么些账来平,又填些窟窿,就是闲着没事干。”
春蚕听着听着低下了头,对自家姑娘的嘱咐加吐槽,只是弱弱地应答了一声。
“接下来一段时间,父亲怕是要陷在沐香院的温柔乡了。”傅清月自顾自说了一句,神色不悲不喜,却有些说不出的伤感。
青烟和春蚕听在耳中,双双出口唤了声“姑娘”~
傅清月一抬头,见两个丫鬟脸上一片担忧,却是一笑,调侃道:“这是什么意思?肚子饿了,还是月钱花没了?”
两个丫鬟同步摇头···
“至于汀芷院那边不用多管,盯着别让犯浑就行了,祝玉瑟浅薄张扬,不足为惧,郑姨娘是个会来事的,接下来她知道该怎么做的,如果她不知道,那我会告诉她该怎么做的。”
这时,一个丫鬟进门来,说道:“姑娘,夫人院子里的沉香姐姐来了。”
“让人进来。”傅清月出声回道。
丫鬟出去没多久,沉香便走进来,身后跟着三个托着锦盒的双环髻小丫鬟,上来就是一句,“四姑娘,大姑娘回府了。”
傅清月淡淡的‘哦’了一声,以做回应。
“大姑娘亲自送了批礼物到素兰轩,交给夫人,其中有三个锦盒,说是承恩侯夫人亲自备下的礼物,让交给姑娘您。”
承恩侯夫人亲自准备的礼物···傅清月的视线往那三个锦盒上扫了一遍,收回看向沉香,“还说了什么?”
“‘同姓的姐妹,总该比异性的亲一些,才不会让外人笑话。’这是大姑娘的原话,还说让姑娘自己掂量着。”沉香捡着重要的话回复道。
傅清月轻笑一声,不再多问。
果然是傅清璇的风格,连求人的话都说的这么有底气。
她走到三个锦盒面前,一一打开,第一个锦盒里是几个小锦盒,里面分别放着一颗硕大的南漓明珠、红艳如血的珊瑚串、玛瑙玉石若干,第二个锦盒放着一颗老山参,看样子有上千年的须样子了,第三个锦盒里放着一把精致锋利的匕首。
“将东西留下吧,回去告诉母亲,我知道该怎么做。”
“是。”
沉香让人将东西放下,缓缓退了出去。
“姑娘,这些东西···”春蚕走上前来,小声询问道。
傅清月将那未离鞘的匕首放在手中把玩,学着记忆中好友的模样比划两下,这才说道:“不过是想借我的手和脸,让疏华收下这些礼物,当做昨日的赔罪罢了。”
昨日春蚕在场,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闻言轻皱眉头,“大姑娘和承恩侯夫人这样做,未免也太强人所难了吧,一弄不好,姑娘和叶姑娘的情分就淡了。”
这点儿,傅清月如何不知。
昨日之事是傅清璇做的不地道,按理应该自己送礼上门赔罪才是,可脸皮薄是一回事,礼送不出去又是另一回事,这么走捷径的嘛?
三个锦盒这件事,着实让傅清月翻了好几个大白眼,心不甘情不愿那种。
第二日去素兰轩请安时,方氏问起此事,她也是一脸淡淡的不想多说。
“娘也知道你为难,可你大姐姐说,镇远将军府自从镇远将军一家子离了京,镇守西北边陲,已经好几年不收外礼重礼了,虽说是赔罪用,这礼送不出去,终究无用,所以才想借你的手赔个不是。”
赔个不是,这说法乍听起来没有毛病,只是···
“母亲可曾看过那三个锦匣?”傅清月手里打着七歪八扭的络子,边扯了扯边问道。
方氏点点头,“看过,怎么了?”
“没觉着有什么不对劲吗?”
“嗯~”回忆了一下,方氏停下了手中刺绣的动作,语气不太确定地回道,“好像觉着,承恩侯夫人准备的礼太贵重了点,可大姑娘的意思,镇远将军府显贵,又得圣心,礼轻了拿不出手。”
“不是说给疏华的赔礼嘛,昨日之事,不管大姐姐心里暗地里是怎么想的,明面上也不过一个无心之失,就是大姐姐亲口赔了礼,这事都能翻过去,疏华又不是那么小气记仇的人,此事还远远上升不到承恩侯府与镇远将军府之间的纠葛,需要这么重的礼?”傅清月说着,终于打好了一根络子,折腾了半天,歪歪扭扭的,可见不是心灵手巧的料,连自己看着也嫌弃,丢到一边去了。
方氏看着也叹气,“哎,你说你这丫头,针线活不行,编个络子都成这副模样,日后嫁了人,要给自家夫君绣个荷包缝个里衣什么的,可如何是好?”说起这事来,她就一百个发愁。
“那我就找一个,即使我把鸳鸯绣成野鸭子、把福络子编成四不像,他也不会嫌弃的人。”
“想的真美!”方氏重新拿了根红绳递过来,示意继续编,然后说道,“说起来,你的亲事该相看了,只是不知老爷是什么样的意思,若依娘的意思,门当户对自然是好,低嫁的话,只要那人是个有本事前途的,倒也无所谓,你这性子,还真不是适合攀高的,若是像你大姐姐这般高嫁,日后在婆家受了什么闲气,咱们连上门评理的底气都没有,那才叫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呢!”
方氏说着又是一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