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制茶
温韫和蝶儿一起向后山走去。期间,温韫又问了蝶儿几个问题,蝶儿也都答了出来,让温韫觉得蝶儿又聪明又很好学。“蝶儿,平时李管事对你们如何啊?”,“很好呀,李管事对我们很好的,不像之前的管事。”。“哦,是吗?”温韫有点不信,“是呀,听阿爹说李管事原来也是茶园的茶公呢,后来因为干活出色被温老爷提为管事,所以对我们很照顾的。”蝶儿一脸认真。
小叔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温韫心里想着。
后山空地处,搭建了几个简易的木房子。彩衣少女在一老妪面前排队,纷纷把竹篓中的茶叶倒入老妪手中的竹箕,虽然每个竹篓装的茶叶不多,但积少成多,等到最后一个彩衣少女倒完,竹箕已经铺满新嫩的茶叶。
老妪头发花白,身体略有些佝偻,面上没有一丝表情,正是茶婆婆。只见她双手一抖,竹箕中茶叶向上翻飞,大概抖了三四下,茶婆婆就停下了手。
茶婆婆一手托着竹箕,一手轻抚茶叶,几瞬之间,她手中便出现一把茶叶。茶婆婆把竹箕和手中茶叶放在桌子上,温韫上前一看,滋滋称奇。竹箕中茶叶大小匀称,没有一片坏叶。再看茶婆婆挑出的茶叶,要么有些枯黄,要么叶片太大,早已老掉,总之都有些缺陷。温韫忍不住赞道:“茶婆婆真是厉害,让温韫大开眼界。”,茶婆婆微微一笑,声音沙哑,说道:“多谢公子称赞,老身承受不起。”。
挑拣好的茶叶被彩衣少女拿走放在别处晾晒,挑拣茶叶只是制茶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茶叶杀青,所谓杀青就是把茶叶放入锅中进行炒制,直至茶叶褪清,叶质柔软,香气迸发。杀青之后是揉捻,揉捻是使茶叶中的汁液附于体表,在冲泡时形成汤色。揉捻结束之后,便是干燥,干燥主要是去除茶叶中多余水分,便于茶叶贮藏运销。
温韫来到木屋前,看到已经有几个人站在里面,他微微一抱拳,说道:“杨叔,李管事。”,两人听见温韫讲话,纷纷回礼。温韫看了看眼前的铁锅,有些好奇:“这便是杀青使用的锅吗,怎么这般大呀?”
李管事回道:“是的,这口锅直径大约二尺长,可以让茶叶均匀分布在锅中,避免茶叶堆叠而导致的受热不均。”。温韫听后,点了点头。这时,从外面走进一个中年男子,温韫冲其一笑,男子鞠身回礼,来人正是蝶儿的父亲。
蝶儿父亲指挥几个学徒添柴生火,几个学徒手脚麻利地生起了火,之后便站在一旁。蝶儿父亲把手伸入锅中感受着温度,大概觉得温度还有些不够,又让学徒添了些柴火。又等了片刻,蝶儿父亲把之前晾晒好的茶叶倒进锅中,双手均匀地翻炒起来。
“杀青非常讲究温度,温度如果过高会让茶叶糊掉,如果温度不够则会增加翻炒时间减弱茶叶的香气。当然炒茶的手艺也很重要,老唐拥有茶园最好的炒茶手艺。”李管事在温韫耳边小声解释道。
蝶儿父亲也就是老唐突然加快茶叶翻炒速度,接着将茶叶高高抛起,抛起的茶叶在空中散开,又如天女散花般的落回锅中。老唐抛了四次,把锅中的茶叶全抛了遍,当最后一片茶叶落入锅中,木屋中已经弥漫着浓厚的茶香。
老唐把锅中炒好的茶叶迅速取出,交给一旁的学徒,此时的老唐面色潮红,汗湿后背。“恭喜唐师傅成功杀青,唐师傅的技艺真是炉火纯青。”温韫称赞道。“不敢当,不敢当。”老唐连忙摆手。
“阿爹。”伴随着清脆的喊声,一个彩衣少女跑了进来,是蝶儿。老唐一把抱住蝶儿,微微转了一圈,开口问道:“刚才去哪儿了?”,“刚才被茶婆婆叫去搬茶叶了。”蝶儿说完,还吐了吐舌头。“哈哈哈。”众人都被蝶儿的可爱模样逗乐了。
接下来,温韫又和李管事观看了杀青之后的制茶步骤,每个步骤制茶师傅的手艺都很娴熟,让温韫完整领阅了整个制茶工艺。据李管事说,江南一带许多茶园都增加了制茶步骤,最多的能到达十六步,但他和整个茶园的人都认为增加太多的步骤会影响茶的本味,因此他们仍使用只有四步的制茶工艺,但对每个步骤的要求都更加严格。
温韫觉得这没有谁对谁错,只不过是大家对如何制好茶的不同理解,他觉得制茶的关键是用心。用心制作的茶才是好茶。就如《观茶要记》的作者王柏看遍天下名茶园,最终却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茶园找到最好的茶叶一样,王柏问种茶老伯何也,老伯回用心也。
温韫看完制茶,发现天色渐晚,正打算回去,却被茶园一行人留下吃饭,“大哥哥,你就留下吃饭吧,蝶儿让阿妈给你做好吃的。”,“是啊,温少爷你就留下吧。”蝶儿拉着温韫的衣角撒娇道,温韫摸了摸蝶儿的头,被茶园人的热情打动,决定留下吃饭。茶园的饭虽不丰富,但胜在精致,温韫吃的很高兴。
山脚下,温韫坐在马上回头向茶园望去,一时感慨万千。“杨叔,我记得小叔跟我说过他把买下的茶园都租给了白家,那这家是?”,老杨眼中闪过追忆之色,顿了顿,开口说道:“这是公子来杭州买下的第一个茶园,大概是因为这里的人很好,公子就把他留了下来。”。
温韫觉得是这样的,正当他还在感慨的时候,老杨说话了:“三少爷,时间不早了,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吧,要不然等城门关闭就麻烦了。”,“哦,好”。温韫应了一声,策马奔腾,老杨跟在后面。
一行轻骑将远行,满天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