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功赏

  暴雨过后的京师愈加阴冷,寒风肆无忌惮的朝衣服里吹灌,连着数日见不到一抹日头,骨头缝里似乎都结上了冰茬子。
  但这恶天气里,建康的街头巷尾却是暖意融融,百姓脸上堆起的笑容堪比春天里的艳阳,哪怕平日有怨节的,路上遇见都不免长短问候一番,仿佛上辈子的亲朋于今生重逢一般。
  这是劫后余生发自心底的幸福。
  没有国破家亡的涂炭,国在,家也在,家人都还在!
  徐老督帅今日格外高兴,二儿子徐霆归家了。
  厌军还师之后,当今天子赐下御宴,连着三天大犒将士,第四天一大早,天才蒙蒙亮,一骑甲士叩开了徐家院门。
  自初夏离家的徐家老二徐霆,在这年关将近的时候,终于回来了。
  父母兄弟自然少不了一番关切,左右至亲也都闻讯而来,午时未到便摆起了家宴。
  宴席上徐霆做为主角,滔滔不绝讲起这大半年的经历,尤其将自己追随武昌郡王打下的那些硬仗名仗说的绘声绘色。足足一晌午的功夫,酒酣饭足之后,才将将说到退守邾城后的斥候骑战。
  每到战时激烈处,一席亲朋嘘声连连,无不惊叹武昌郡王用兵如神。
  那些大战早在京师传的神乎其神,其实还是浮夸的成分居多一些,只差缩地成寸撒豆成兵了。如今从当事人嘴里听到,直让人身临战场,虽少了一些浮夸,但其中凶险和惊艳更胜传闻!
  老徐深知他这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能吹牛,都是嘴皮子功夫顶呱呱的角色,但老二现在说的这些事情这些经历,他却深信不疑。
  冲锋、奇袭、说降,尤其千里穿插的艰辛,没有亲身战场之中,想平白编出这些故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非是尸山血海闯出来的,更绝不会有这种看淡生死的平静!
  望着如同脱胎换骨的二儿子,老徐满眼里都是欣慰,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所谓精悍不过如此了。性子强硬如他,一晌午的功夫,一双老眼也不知模糊了多少次,他甚至有些自愧不如,堂堂一镇督帅真不如这小小队正打过的硬仗多。
  “快讲讲黄石滩,这场大决战京师都传的神了,二哥也冲过黄石滩吗?”老三徐霁听的如痴如醉,一边给二哥又倒满了酒,一边迫不及待的追问,哪里还有一点京师大佬的模样。
  “嘿,冲过?”徐霆咧嘴一笑,“决战前,殿下亲自挑了一千选锋,更亲领选锋为百姓和大军殿后,你二哥不才,刀马拳脚还入的了殿下法眼,便是那一千选锋之一!”
  “妹夫,若论武艺,老徐家这三个孩子都是不差的,尤其是二郎,从小被你逼着是下了苦功夫的,”
  席上一长者抚须称赞着,
  “现今竟受武昌郡王青睐,妹夫呀,你一番心血总算是没有白费!”
  这长者乃是当朝从三品的大员,给事黄门侍郎刘度,可伴銮驾左右,常对御前咨问。只看他坐在家宴首席上位,身份最尊尤胜徐老督帅,便知他是徐刘两家的大家长。
  “今日咱们全家还能在这里一叙天伦,那是亏了二郎搏命得来的太平,妹夫,咱们全家齐敬二郎一杯!”
  “你们几个小辈,且不论从文从武,都要学二郎一般为朝廷效死,为天子尽忠!”
  徐霆哪受过这等待遇,得了舅父夸赞他更是红光满面一饮而尽,望着眼前亲人其乐融融只觉这大半年受的苦流的血全都值了。
  或许也是酒喝太多了,一时间竟有些忘形,居然一把扯开了袍子,醉眼惺忪的指着胸膛上几道还未愈合好的伤疤炫耀道:“喏,这两道就是黄石滩上留下的,口子到现在还没合好呢。”
  若在从前,这还了得?但如此失礼举动竟未遭到一语呵斥,一席众人只是静静看着数算伤疤的徐霆,哪怕是戎马半生的老徐,也被儿子那一道道伤疤所震撼。
  大小疤痕蜿蜒狰狞,不下十余处,有的已经愈合,有的尚还红肿,一圈绷带跨过肩膀勒在小腹上,竟还带着殷红血迹,显然是前几日大战刚留下的。
  刘度轻轻叹道:“这才区区半年光景,二郎竟已不是从前的二郎了。”
  徐霆却似没听到一般,兀自数着身上伤疤,嘴里一边絮叨着:
  “不能够吧,黄石滩上,我竟才只伤了两处吗?三天九阵鏖战,一千弟兄活着不到两百,一天一夜一场决战,那么多弟兄都没了,我竟才只伤了两处吗?丢煞人了!”
  他的声音猛的低沉下去,似乎嗓子被堵住,已然带着啜泣,
  “宣阳门打成那般,我竟只被刀子划破一层肚皮?五千弟兄出阵,回来喝酒的不到两千我何有面目竟在这里吹嘘自己”
  “弟弟,你们都是好样的,都是我大晋的英雄豪杰,”徐霜拍着二弟肩膀,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支黑影甲骑,“大哥敬佩你们,也向往能如你们一般驰骋疆场,但打仗总会死人,马革裹尸是军人的宿命,他们回不来了,你更要替他们好好活下去,你还得给他们报仇呢!”
  徐霆却没有回应,竟是醉倒昏睡过去了,嘴里依旧不清晰的说着醉话,
  “报仇,报仇”
  “为王前驱,唯死而已”
  老徐叹道:“他是累极了,扶他去休息吧。”
  家宴氛围一时有些低落,几个晚辈又纷纷为老徐敬酒,都赞徐霆道,
  “二哥九死一生必有后福。”
  “他既为武昌郡王爱将,日后前程不可限量。”
  “从江夏一路打到宣阳门,一个都统是跑不掉了!”
  孰料刘度却冷眼扫向众人:“朝廷还没有明旨叙功,汝等还是慎言些好。”
  厌军还师,陛下亲赐御宴犒军,金银美酒是赏花了眼,但唯独这功名上竟只字未提。便是武昌郡王本尊,朝廷虽赐了入朝不趋、谒赞不名、剑履上殿这等位极人臣的荣耀,却也没再加官进爵。
  有人喝醉了没听出刘度言语中的严肃,仍是呵呵笑道:“朝廷叙功自然需要考究一番,却也是迟早的事嘛。”
  刘度摆了摆手:“今日就到这吧,汝等都回家歇息去吧。正如二郎所言,此战折损巨大,能活着便是万幸,切勿四处炫耀夸功,免招他人嫉恨。人家披麻戴孝,咱家悬彩挂红,有违仁义啊。”
  徐刘两家,刘度这大家长还是说一不二的,众人称诺离去,一场庆功家宴草草散席,只余老刘和老徐这两个老兄弟。
  “老哥,我听你所言,似是话中有话呀。”老徐谨慎问道。
  刘度低头抿茶,默然良久,方才低声道:
  “那日宣阳门大战,陛下已然抱了死社稷决心,是要御驾城头鼓舞士气的,战事若败,或许就决定结果御驾还没到宣阳门,便传来了捷报,于是便返驾回宫了。那日我随侍御驾,不巧瞥见陛下回宫时的脸色,怎么说呢,龙颜大悦是无疑的,但神情却有些古怪。”
  老徐纳闷道:“古怪?”
  他这大舅哥是可以参赞中枢的人物,眼界见识不是他这一介伤残退伍老兵头子能比的,家中但凡有大事,他都是听这大舅哥的。现在大舅哥说古怪,那一定就是古怪了,可老徐实在想象不出那是一种什么神色。
  “赵军败逃,厌军军号喊的震天响,你应该也听到了吧?”
  老徐想了想,点头道:“那是,听到的人可不在少数,厌军军号,为王前驱,唯死而已嘛!”
  “哎呀!”老徐蹭的站起,一拍脑门,“莫非,这句话僭越了?生了猜忌?可其实也没什么啊,当兵的奉主帅之令冲杀效死,那是天经地义啊。”
  但大舅哥的眼神却告诉他,他应该没猜错。
  老徐行伍出身,军旅中事最清楚不过,此刻愈加不服:“那武昌郡王不过北归之人,若论专权跋扈,能和大国舅相比?就连东军之中,三军将士从来也都是唯太尉之令马首是瞻的!南兵更是听调不听宣,哦哦,还有那右卫,谁不知晓是王丞相家的私兵?听命主帅,就是不忠朝廷啦?荒唐,荒唐!”
  “一句军号这都算有错?未免小题大做了吧,”老徐摇头似波浪,“老哥,我觉得你这回是想多了,当今陛下宽仁大度,绝非狭隘昏主,岂会因这点小事就怠慢将士军功?”
  “你且别急躁,我有诋毁圣心吗?也就咱老哥俩聊聊,倘若被外人听去,我可就栽你手里了!”刘度示意妹夫坐下,缓缓说道,“你眼中看到的是公理,没错,可陛下呢?”
  “陛下如何?”
  “陛下心中装的是格局!”刘度肃然道,“此战过后,朝廷,乃至整个大晋江山,就要重塑格局了!”
  “你可知道,这一句军号代表什么?不是说武昌郡王僭越了,那是代表了一支无坚不摧的力量!打下宣阳门的还只是厌军王营,要知厌军主力正坐镇武昌啊!”
  老徐已经陷入沉思,刘度仍是一句一句开导着这妹夫,
  “这是注定必须入主中枢分润大晋国权的力量呀,老徐你说,朝廷该怎么安排这支崭新崛起的势力?”
  老徐梗头道:“朝廷大事我不懂,但打仗立了功,不赏可不行!”
  “是了,你说的真对,这就是兵头子们的态度了,大功不赏是要出大乱的。”刘度苦涩笑道。
  “此番大战之前,武昌郡王的爵位已是非常显赫了,与会稽王司马昱相差无几,总不能进封琅琊王吧?”
  “堂堂龙骧上将军,假节开府建牙,都督大江流域五郡诸事,这权柄与大国舅比,与太尉比,哪怕与王丞相比,又有何逊色?”
  老徐盯着大舅哥问道:“你啥意思?”
  刘度摊手道:“黄石滩之后,朝廷属实对武昌郡王擢拔的有些过了,谁也没料到武昌郡王竟能再立擎天之功,仓促之间,陛下已经赏无可赏了,嘿,却又不能不赏。”
  老徐反问:“你是想说功高盖主吧?”
  是否功高盖主,刘度避而不答,只是唏嘘道:
  “入朝不趋、谒赞不名、剑履上殿,遍数历朝历代,有此殊遇者又有几人?连王丞相都力辞不敢接受,不成想武昌郡王连虚让都省了。那日朝会的情景你是没见啊,武昌郡王匆匆还师,连服饰都没更换,竟佩着御衡白坦然上殿,一身犀甲透着腥气丈远可闻,你别这么看我,你老哥真没半点虚张,他那双铁鞋踏在殿砖上,铿铿锵锵,真真是一步一个血印呀,不知道的还当是反贼闯宫啊!不瞒你说,我这把老骨头是被惊骇住了!”
  老徐望着大舅哥,此时说起那日朝会情景,这个素来沉稳有度的从三品大员竟仍是面色发白声音颤栗,他不禁也怔住了,嘴里吐出一句话:“司马氏竟出了如此人物!”
  老哥俩一时间都沉默不语,倒是老徐又问了一句:“那与二郎何碍?赏不得武昌郡王,也赏不得二郎吗?”
  “这其中关窍,你当年不懂,现在也一样不懂的,总之咱家既和厌军扯上关系,局势明朗之前,一定需得夹紧尾巴才是,万不可人前夸功啊。”
  一句叮嘱说完,刘度又是一声苦笑,
  “妹夫,我也仅仅只是从三品而已,朝堂上连说话的份也没有,不过年老成精警觉一点,但看到的也就这些而已,咱们终是只能凭个眼力劲随波逐流罢了。究竟得怎么安排这支崛起的力量,到底要分给他们多少权势,岂是咱们操心的事情,嘿,自有那些当世名臣们去和武昌郡王周旋应付,这擂台一起,想想都觉得精彩。”
  当世名臣之一的王导突然连打几个喷嚏,引的周围重臣一阵嘘寒问暖。便连司马白也不例外,特意关切了几句,说是自己对抗治寒疾颇有心得,并有几味良药,老丞相不妨试试。
  面对司马白的关切,王导满面笑容异常和蔼,连连摆手,只推说不过风寒而已,又言还是先议事为重,总不能一上午廷议半点结论都没有吧,如何同陛下交差呢?
  但望着那只幽白眼睛,王导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太白不去,刀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