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三王之乱

  殷历525年的春天。
  受德已经成了帝辛。
  距离殷商王座大典,还差二十七天。
  他已是事实上的天子,只缺一个仪式。
  但他却迎来了称王以来最深重的危机。
  不是来自外敌,而是来自他的血脉至亲!
  他的大哥子启,伙同两位叔父比干、箕子,悍然发动了政变!
  他的王座还未坐稳,就要被大哥和两位叔父联手掀翻!
  本是同根,相煎何急?
  他在王座上眉头紧锁。
  如果是外敌入侵,他知道该怎么办。排头砍过去即可。
  可这是他的亲哥哥!亲叔父!
  他怎么也想不通,他这个兄弟、侄儿就那么讨人嫌?那么不受人待见?
  不久前,大哥、叔父还和自己其乐融融,虽称不上关系很铁,但起码可算作天伦之乐。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今日之局面。
  想来想去,大哥与两位叔父的转变,应该是从父王立他为继承人的那天就开始了
  当日,父王举行朝议,准备立大哥为太子。
  有人赞成,有人沉默。
  他自己则有些失落,因为他觉得,大哥比不上他。若让他坐王位,一定比大哥干得更好。
  但最后,借助太史的回天之力,他终于被父亲立为太子。
  父亲临终前,他也知道了父亲就是想立他。
  父亲啊,我该怎么办?
  ……
  ……
  “比干叔叔,老三再有一个月就正式登上王位了。我们再不有所作为,以后就很难撼动了。”子启焦急地说道。
  密室内,除了他和比干,还有他另一位叔父,箕子。
  他们都不满意帝辛上位。
  尽管是扶持子启上位,但行动的总指挥却是比干。
  子启和箕子充当辅助,任凭安排。
  而子仲,负责看家。造反的事,子仲做不来,去了也是添麻烦。
  如果推翻帝辛,子启就能上位,届时,他们三人各取所需,再也不用受帝辛压制。
  “贤侄说得对,等殷商王座大典一过,帝辛的王位就越来越稳了。”比干缓缓道。
  “我们带兵打过去吧。”子启很急,急着称王,急着享受荣华富贵。
  虽然他现在得到了爵位、封地,但仍然比不上大商的王座。
  “事不可轻举。”箕子稳稳道。
  “哎呀!我已经听从二位叔父的,隐忍蛰伏快一年了,已经忍不住了!”
  “贤侄,我让你办的事怎样了?”
  “东门的守城将军已经搞定了。我许他征东大将军一职,还有丞相头衔。他完全站在我这边了。”
  “征东大将军吗”
  “贤侄好气魄,一连送出大将军和丞相两顶帽子,是干大事的料啊!”
  “哎呀!箕子叔父,现在不过是空口许愿,画饼充饥。日后我们大事已成,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比干只是说了一句:“贤侄做得对,但也不要漫天许愿,要让目标觉得可信。”
  “知道知道。叔父的教导我都记得。知人识人,投其所好,按其胃口开单,欲擒故纵”
  “行了。箕子,你那边呢?”
  “南门守城将军,我已说动,连带他的两个副将。”
  比干点点头。
  姜还是老的辣。
  如果南门守将犹豫不决,还有他的两个副将顶上。这是一个连环套。副将的功利心更大,也更有动力,由不得南门守将不从。如果不从,就取而代之!
  比干不用问就知道箕子是分开劝说的。这位王弟不愧辅佐先帝多年,经验丰富。
  “有此两路兵马,事情就有了五成把握。”
  子启一听,又着急起来:“比干叔叔,才五成啊?”
  “对。这是王座易主的大事,再充分的准备,也只有一半的胜算。”比干看了一眼子启,道,“你怕了?”
  子启稳住颤抖的双腿:“不怕。”
  “嗯。这件事的回报很丰厚,但风险也很大!可以说是以身犯险!所以,我们要赌上一切,才能取得成功!”
  比干停顿了一下,继续道:“除去归附我们的将军外,我们还要亲自出击!”
  “亲亲自”
  “慌什么?!”比干面有怒容,他怀疑子启是否真的配得上王座,也恨自己当初没有好好结交帝辛。
  不管了,成败在此一举!
  到时候,子启上位,大权还不是都落在他比干手中?
  “我有私兵两百,皆是死士!”
  “我也有死士一百!”箕子道。
  子启茫然。敢情两位叔父还有一手!他也什么也没有。
  “我愿跟随两位叔父赴汤蹈火!”
  “很好!三天后,待东门、南门举事,我们三人就亲率三百死士,直奔帝辛的王殿,就以王族护驾的名义!
  ……
  ……
  外面鼓噪声更大了。
  王兄和两位王叔想必是带兵打过来了。
  但他一点也不慌。
  他早有准备。宫殿四周藏有他的不少亲兵。
  他清晰地记得,当他被父王立为太子时,大哥脸上的怒气,还有两位王叔的摇头。
  他们不敢反驳父亲,现在把气撒到这里来了吧。
  帝辛清楚自己差一点就与王位失之交臂,所以他很珍惜、很谨慎。
  坐上王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握兵权。
  宫廷里几乎所有的将军,他都尽量拉拢,并在各支军队里培养亲信。然后才是内政外交。
  他不是针对愤怒的王兄和叔父,而是针对所有不支持他坐王位的人。
  王兄的阴谋在一开始就已被他知晓,是一个士兵报告给他的。
  这个士兵所在的部队与帝辛若即若离,但帝辛却拉拢了里面的士兵。
  这就是帝辛的策略。他不以和下等人交友为耻。
  “太史,孤封你丞相之位何如?”
  “大王仁义,我没有执政的心力,还是去修书吧。我只希望大王记住,事在人为,英雄不问出身。”
  太史拒绝了他的丞相之位,但他记住了太史的教导。
  事在人为。
  英雄不问出身。
  他庆幸自己能不分贵贱地交友。
  这是王兄王叔他们比不上的。
  鼓噪声越来越大。
  他有些疑惑。
  王兄能带动的兵力非常有限,应该被迅速消灭才对。怎么还越来越近了呢?
  片刻间,喊杀声已近在耳边。
  他整了整身上的金甲,提起一杆长矛,走下王座,走向紧闭的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