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584.武关
“韩国自三晋分裂之后,就一直存在,而且其屹立不倒,这足以证明其强大!”
“更何况,现在的韩国有着申不害这种名士与韩世杰与韩成这种名将,在手握着强大的兵器库,韩国足以可以抗秦,不说能灭掉秦国,但是与秦国扳手腕,甚至打败秦国不是问题的!”屈原对楚悼王说道。
说到这里,屈原心中有些无奈,天下诸侯都在前进,变革,唯独他楚国一直止步不前。
天下诸侯当中基本上都进行了变革,申不害到达韩国后,也给韩国进行了一次变革,让其强大一番。
也是因为申不害的变革,韩国的士兵才能在这伐楚之战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
“而且我们也会对韩国进行一定的支援,韩国抗秦是没有问题的!”屈原对楚悼王说道。
楚国经过了强大的内耗,屈原认为现在应该是调养自己不适宜在挑起争端,至于魏国,就任由他发展吧,如果赵国要执意伐魏,楚国也不会给予赵国强大的支援,当然楚国与赵国缔结了盟约,这支援还是要有的,但是支援不会太过强大。
魏国需要休养,楚国何尝不需要休养呢?楚国的中央军经此一战损失殆尽,如果无法恢复中原军,未来楚国靠谁来守护呢?而且楚国如何压制那些贵族们呢?
靠外戚势力?外戚势力本身也是大贵族,他们不会一直支援着楚国中央的,这要依靠的还是自己。
如果楚国的中央损失殆尽,但是还是能遥控一下小贵族们,之前许诺韩国的,其实就是让小贵族,集结一下,帮助他们去。
而楚国这次支援韩国,和帮助魏国,也是远程让小贵族去,但是自身不会去。
楚国的中央军现在正在重建阶段,经受不了过大的伤亡和损失了。
“给韩国支援?”楚悼王看着屈原问道。
“当然我们楚国自身需要恢复国力,这个支援我们也只是粮草,接道上的支援,或者命令一些小贵族,让他们到韩国支援韩国去!”屈原看着楚悼王说道。
对于现在的楚国来讲,能给的支援也有这些,如果楚国变法成功的话,楚国的国力集结,这伐楚之战,根本是无伤大雅。
但是这变法失败了,吴起人亡政息,这不得不为楚国默哀一次。
“我们派遣使者,告诉赵国,千万不能让其轻举妄动,如果他坚决伐魏,我楚国也不能过多的插手!”屈原对楚悼王说道。
魏国的背后现在占着的是齐国,如果赵国一定要趁这魏国衰弱的这个阶段,趁他病,要他命的话,他楚国支援,可能会给魏国一次沉重的打击,让其在光复起来不在可能。
但是这会得罪东部的霸主齐国,而且楚国和赵国与之都接壤,一但战争爆发,这赵国挡不挡得住齐国不知道,但是他楚国可能挡不住。
昭公已经不在了,楚国的东部没有强大的贵族,对于兵强马壮的齐国来讲,是形同虚设。
虽然楚国的东部还有一些坚固的要塞,抵挡齐国,但是楚国的东部并没有强大的贵族坐镇了,楚国中央军出动的话,一但失败,那么楚国可能就会成为四分五裂的局面。
楚国不敢拿着自己的兴亡去赌,比起来亡国,失去赵国这个盟友他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初我不该与赵国结盟,得罪齐国!”此时楚悼王有些后悔了。
如果他不与齐国背盟的话,可以依靠着齐国,渐渐的发展,恢复国力,但是因为他错误的判断,丢失了一个这样的盟友。
屈原在一旁说道:“这也不能怪王上你啊,谁也不能吴起会出现这等意外!”
“我们给秦国要了很好的赔偿,这足以我们恢复国力的!”屈原安慰到楚悼王说道。
秦国为了赎回自己的援兵,他们把武关给了楚国,让楚国拥有了西部一个强大的军事要塞。
有了这个要塞,楚国可以轻而易举的挡着秦国,秦国要想攻打楚国,必须攻破武关付出惨重的代价。
对于楚国的要求,秦国本想拒绝,但是数十万的俘虏在秦国,哪里,他们不得不献出武关。
一但他们拒绝了,那么对于秦国来讲是个沉重的打击,人口会大幅度的下降,未来如何与韩国争锋呢?
秦国想打韩国,这也是意识到了韩国对于秦国有着图谋之心,当然秦国本身对韩国也有着图谋之心,。
这一次楚国对秦国可以说是狮子大张口,不光索要了秦国四大要塞之一的武关,更是索取了秦国大量的屯粮与金钱。
不过对于有着巴蜀粮仓的秦国来讲,这粮草,他们还能支付得起。
虽然丢失了大量的资源和一个战略要地,但是保住了一股有效的战斗力。
对于楚国而言,现在还并不是最惨的,至少他们有着秦国大量的赔偿。
楚悼王看着屈原说道:“这些钱,我们必须用来发展中央军!”
屈原点了点头:“我明白,王上!”
楚国得到了赔偿,魏冉也带着这群俘虏回到了秦国,魏冉本想与楚国力争一下,至少把武关给保住。
但这一次楚悼王和屈原是咬住牙了,一直不肯退让,只要魏冉拒绝,他们就会屠杀这群俘虏。
对于楚悼王和屈原而言,他们这么做也是不得已,因为楚国中央现在已经破烂不堪了,如果这次只是索要大量的钱财,放过这群人的话,等他们休整后了,在打楚国,楚国能否抵挡的住呢?
为了保险起见,屈原把秦国的四大要塞的武关给索要了,只要拥有武关,秦国大局进攻就会异常的艰难。
毕竟对于楚国而言,他其实也是四面受敌,北方有着三晋,东部有着霸齐,西部有着强秦,南部还有着南蛮部落,当初楚国国力强大,还不惧怕这些。
但是伐楚之战,楚国内乱,这国力已经大幅度的损失,面对这些昔日瞧不上的对手,楚国有些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