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随机应变

  杨树森现在虽然是村长,但这其实是他第二次当村长了。
  他第一次当村长是从民兵连长改任副村支书后,又慢慢改选成正村长的。
  但杨树森的第一次村长任职并没有多长时间。因为在他女儿杨林杉出生的时候,正是全国计划生育抓的比较严的时候。
  杨林杉的出生,在计生办看来就是超生。
  因为是公职人员,杨树森很快就被上级部门处理了。上面不仅免了他村委会主任的职务,还给了他一个党内警告的处分,外又罚了他一万块钱。
  听到对他的处罚后,杨树森觉得无所谓。为了他的这个女儿,付出任何代价他都觉得可以承受。
  免职警告什么的,杨树森都不怕,但他却交不起那一万块钱的超生罚款。
  而也就是对杨树森进行处罚之后,乡长也还专门到杨树森家来了一趟。
  乡长对杨树森说,免职、警告以及罚款,都是乡里开会决定的,谁也没办法改变。但那一万块钱罚款,就是做个样子,可以不交。
  杨树森听了乡长的话后,也就放心了。一来他确实没那么多钱交罚款,二来他也真就没想出这钱。
  就是杨树森这次被免职之后,郭功勋才趁机上位当上了村长。
  然而由于郭功勋和村支书郭臣虎闹不到一块儿去,两人不欢而散。
  后来郭功勋去世后,杨树森才又竞选村长,并以高票当选。自此之后,杨树森便又和郭臣虎搭班子,一直共事了十几年。
  杨树森之所以能和郭臣虎共事十几年而不翻脸,并不是说郭臣虎性格变了。郭臣虎还是郭臣虎,还是那个想控制住一切的人。
  这其中的秘诀不是在村支书郭臣虎身上,而是在村长杨树森身上。因为杨树森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他不争也不抢,一切都是顺势而为。用现在的话来说,杨树森是一个比较“佛系”的人。
  杨树森平时和子女谈话的时候,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随机应变,因地制宜”,以及“尽人事,听天命。”
  在杨树森看来,人的一生,其所得也好,所失也罢,都是先天注定了的,这便是所谓的“一啄一饮,皆为定数。”
  他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但他也从不强硬地去做什么事情。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杨树森活得很释然,他从不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也对有利益纠葛的地方保持距离。
  因为他深知一个道理,正如之前讲到过的:有利益纠葛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矛盾、一定会有冲突,也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让人意想不到的勾心斗角。
  所以对于利益的争夺,他选择置身事外,从不主动的参与进去。
  而正是因为杨树森的这种与世无争的处事方式,才使得他能和郭臣虎共事十几年而不翻脸。
  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面对这些有限的资源,人们往往就只有两种态度,要么挤破脑袋的去争夺,要么就是置身事外的淡然处之。
  有的人求之不得,有的人却不求自得。
  多年以后,郭臣虎因为一些问题被查,并被免了职。而杨树森却能全身而退,这与他为人处世的方式不无关系。
  在这个方面来说,倒是可以让人想起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那句话:
  “为无为而无不为。”
  杨树森没有完整的的读过《道德经》,但是他明白《道德经》里的道理。
  杨树森的这种“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处事方式,不仅体现在他的工作上,也体现在他的家庭生活中。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杨树森也同样抱着这种“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态度。他很少干涉子女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杨树森对于子女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要为非作歹,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的做一个好人。
  他甚至也不希求自己的子女们要取得多大的成就,他只希望自己的子女们都过得好好的——平安、健康、幸福——哪怕是穷一点也没关系。
  杨树森常对自己的大女儿杨林栀、大儿子杨林权,甚至是对他的小女儿杨林杉、小儿子杨林枫说:
  “人的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过多的去追求金钱,过多的去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这会让人迷失自我,会让人迷失在欲望的迷雾森林之中,从而失却了对真正人生意义的感受。”
  或许正是在杨树森的影响下,杨林枫后来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像他的父亲一样,抱着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生活。
  他也不去判断这种态度的好与坏,也不去判断这种态度的对与错,他只是尽可能的用心,而不是用欲望去感受乃至是感悟这个世界。
  人们常说,父亲是子女们人生中的第一个盖世英雄。但后来慢慢地随着子女们的长大,父亲就不是他们心目中的盖世英雄了。
  然而,随着子女们的继续成长,甚至是一天天的变老,父亲还是他们心中最初的那个盖世英雄。
  这就像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换一种相对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
  “观心是心,观境是境,观心无非境,观境无非心,观心不妨境,观境不碍心。”
  这就是说,一切其实都没有变,变的只是每个人的心。
  杨树森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和人生态度,与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家庭出身有关。
  杨树森的爷爷,也就是杨林枫的太爷爷,是一个地主。但到了杨树森的父亲那一代,赶上了土地改革,他家因此破产了。
  因此等到杨树森出生的时候,他们家已经穷的相当可以了。从小到大,饥饿是杨树森印象最深刻的人生记忆。
  自幼在贫穷之中成长起来的杨树森,虽然在起初的时候也对生活抱有种种美好的期望和憧憬,但这些东西都在日后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一一破灭了。
  或许是真的开悟了,也或许是迫不得已,但因为经历过、痛苦过,所以杨树森才有了“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的这种人生态度。
  但不论怎么说,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被提前设计好,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某种预先的计划而去生活。
  而我们所能做的,其实或许也就是这样:
  “尽人事,听天命”、“随机应变,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