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撸人皇帝刘汉少

  第355章撸人皇帝刘汉少
  ……………………………………
  其实李氏豪族这种事情在当时很普遍,就好像许褚入嵩山的时候,也带有自己的家兵,文聘直接都把朱灵那个旅换去并州了。
  但是徐荣算是“半个降将”,刘汉少不仅没有责罚打压,还让他一路升迁,直至一军之长。所以,在徐荣心里,一方面是感激刘汉少的知遇之恩,一方面也是军人的铁血性格。我们汉正军的军规,就是不许破!我不管你名声好坏,也不管你势力大小,要么你按规矩来,要么咱就开兵见仗,我灭了你或者你灭了我!
  当然了,这只是徐荣作为豫兖二州最高军事长官所摆出来的一种姿态,很强硬,没得商量,可其实还是留下了陈宫等人与李氏李乾商议的余地,否则徐荣又何必说这番话?直接打就是了。
  程昱又向徐荣建议,说李氏虽然家大业大,却并无进身之阶,若是军长肯保举一二李氏子弟,前往北邙军校学习,将来能够博个出身,光耀门庭,必为李氏所喜。
  徐荣疑惑地瞧着自己这位参谋长,心里话说:喜吗?说不定人家还以为咱是要人家送质子入京呢!
  “然后呢?”
  “然后就看军长敢不敢用人了!”
  终于,在陈宫带着各路老乡,跑前跑后,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下,徐荣与李氏也都做出了各自的让步。徐荣保举李氏族长李乾之子李整与其侄李典前往北邙军校学习,而李乾则担任徐荣的警卫旅长,其弟李进担任警卫旅辖下一个团长,并且,李进这个团全部由李氏宗族子弟组成。而李氏其他的私兵部曲则全面接受改编,或挑选精锐分散到各个部队,或配置到各个守御地方的B级军团,或者直接遣回家中。
  用徐荣的话说:“叔节敢把子侄前途托付于我,我也敢把性命托付与叔节,咱们同为汉正军,原本便该是手足兄弟。”
  只不过,原本徐荣其实是想让吕虔给自己做警卫旅长的,现在只得把他安排去别的师里任职了。
  …………
  有徐荣坐镇兖州,为自己撑腰,陈宫可谓心硬手狠,外加胆肥,毕竟临行之前刘汉少几乎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不是让他回来当好人的。兖州不是凉并、幽州,那些地广人稀,边僻之地,原本便人口众多,地无闲荒。在这种情形下,想要安置大批青州流民,最快速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全都变成豪门大户的附庸,但是,这种办法最不可取。
  兖州辖下共有八个郡国,其中封国便有三个,分别是济北国,东平国,任城国,如此尚且不算刘协那个“陈留王”,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封县、乡亭,而陈宫首先拿来开刀的就是这些封国封地。
  刘汉少与文聘在冀州玩的那一手“官军抓强盗”,虽然陈宫不敢断定黑山军就是陛下的暗子,但是最终结果很明显,冀州的封国封地被一扫而光,那些宗亲王侯全都乖乖的去了洛阳。
  现在各个州府郡府都流行集资建房,而洛阳最大的集资建筑群就是“皇家花苑”!那些进京的宗亲王侯们,有钱的盖小别野,没钱的住集资楼,真是先前被抄的一毛不剩,看在大家都是亲戚的份上,内务署也会给分套小户型。
  陈宫心中猜想,取消各处封国封地,应该是符合陛下心意的。再者,也可以由此试探一下陛下的态度,敲打别的勋贵豪强。所以就招来济北国相王肱,东平国相沐宠,任城国相郑遂,要他们向各自王上施压,向朝廷自请取消封国。但是,除了济北国相王肱与鲍信有旧,愿意配合陈宫行事之外,东平国相沐宠与任城国相郑遂皆不愿意配合,毕竟在封国之中,国相可说是一手遮天,独断专行。
  然后陈宫便让兖州检察院收集整理了沐宠与郑遂的材料,上报给京师检察司,随后以接受调查为名,将二人收押,又命薛悌代任东平国相,杨众代任任城国相。又然后,东平王刘凯,任城王刘佗,济北王刘鸾便先后上书,自请取消封国,携家入京,以沐天恩。
  毕竟兖州距离洛阳不远,前后没几天的工夫,检察司整理的材料与陈宫的上书便摆在了刘汉少的面前。刘汉少可不知道陈宫其中还有试探自己态度的意思,只以为他能力出众,办事利索呢。当即做出批复,将沐宠、郑遂押解入京,交由审判司审判,并允准了三王取消封国,携家入京的请求。同时还提出了一条指示,说是任城国太小,取消封国后,直接划入山阳郡即可。
  可是陈宫任命的任城国代国相是杨众,用不了五百年,跟杨彪也是一家的。现在可好,刚刚代了几天,还没转正呢,让陈宫跟杨彪说任城国没了?然后陈宫又以泰山匪患猖獗,太守应劭治理地方无功为由,向中吏部提请罢免,并举荐杨众为泰山太守。
  这一次刘汉少可没有完全允准陈宫的上书,泰山紧邻青徐,地理特殊,应劭能够控制好大部分地区,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是考虑到徐荣接下来要在泰山郡展开动作,还是将应劭调离了泰山郡,由凉茂新任为泰山郡郡长。
  而杨众与应劭则调去了豫州,由杨众任陈郡郡长,将汝南郡沿项县、寝丘、原鹿一线以东,划出新设汝阴郡,由应劭担任郡长。
  如此一来,兖州由原本的八郡国,变成了七个郡,太守国相也全部改任郡长,而豫州则由原本的六郡国也变成了七个郡。
  …………
  刘繇很苦闷,同为汉室宗亲,他是不赞同陛下取消诸多封国封地的,但是陈宫在兖州搞的风风火火,还直接往他这边丢过来俩炸弹,自己要是再没有动作,恐怕是真说不过去了。
  于公,刘繇也知道取消封国封地的诸多好处,不仅仅是便于管理,增加国家税收的问题,更使地方有能力养活更多的百姓。可是于私,刘繇心里就是有些想不通,咱们不用五百年就是一家,姓刘的何苦为难姓刘的?
  后来刘繇给自己的兄长,冀州州长刘岱去了一封私信,询问一下刘岱在冀州的情况以及对这件事的看法。刘岱回信说,你我兄弟为陛下所用,各领一州,这是陛下眷顾,天恩浩荡。身为一州之长,国家重臣,凡事当以国家利害为念,这是臣子本分。如此,弟还有何犹疑?
  得咧,老哥的意思就是说,咱哥俩混好就得了呗,其他姓刘的事,咱也管不了那么多。
  于是,豫州境内的宗亲王侯们也开始纷纷上书,自请取消封国了。原本豫州各郡设立的都是郡长,这一次连国相也变成郡长了。
  …………
  曾经的王侯能够领民亲政,蓄养宫卫私兵,皆是独霸一方,名符其实的土皇帝。
  自从汉景帝刘启推行削藩策,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后,更是大力削藩夺爵,使得王侯们失去了军政之权,但是也能衣食租税,富甲一方。
  问题是,每一个新皇帝上台,都想削掉那些远房亲戚,而把一些与自己亲近的,有用的“近房亲戚”册封为新的王侯。如此,便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新皇帝削老王侯,立新王侯;新新皇帝削老老王侯,立新新王侯,使得“皇家”变成了“窝里斗”的典范,一辈一辈,无休无止的自相残杀。
  如今,三州王侯的封国封地全被取消,天下哪还有不知道皇帝心思的人?尽管这些人全都是“自请”,也只不过为了掩耳盗铃罢了。好在刘汉少削掉的只是他们的封地食邑,王侯爵位倒还保留着,对应着三六九品的俸禄,使他们在乱世之中,还能有口安稳饭可吃,不至于饿死。
  但是,刘汉少还不满足,自己这个皇帝的俸禄才取国家收入的万分之一,没事还总得想法子圈钱骗钱,他们这一大群一大群的王侯,凭啥就总得国家养着?三六九品,只吃饭不干活,让他们一辈一辈的传下去,再越传越多,将来岂不是要国家养活更多的废物?
  更重要的是,自己现在也有了刘云远航,他是皇长子,不出意外的话,将来他也会是皇帝,那么三妞肚子里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又会是什么呢?
  难道将来他也要封王?
  又会被谁惦记着总想除掉呢?
  是他的兄长,侄子,还是侄孙?
  想到这里,刘汉少便感到不寒而栗。
  这个娃虽然还未出世,却被三妞磨叨着已经让自己取好了名字,如果他是个男娃,就叫刘云远行……
  撸别人容易,撸自己很难……呃,这话好像说的也不准确,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吧。好在这些年一直有她提醒着自己的来处,使自己能够在他们汉朝保持着一份孤独的清醒,只是这份清醒真的好孤独……
  不能让自己的娃们将来面临悲剧,好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王侯彻底消亡。但是……远航、远行,如果一个成了皇帝,一个成了百姓,他们能够接受这样的命运吗?三妞、五妞、六妞她们又会怎么想?
  这边,刘汉少还没有想出妥善的法子,那边,刘协放学回来却将一张纸塞给了刘汉少,原本刘汉少还以为这是要检查作业或者家长签字呢,当时眉头就皱了起来,却见刘协有些羞涩地说:“老哥,这是我的奏疏。”
  “啊?你要干啥?”
  “我要自请,取消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