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国子监招生分部

  他长孙无忌,当朝国舅,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遭受过这样的羞辱了!
  真是想想就气得要命!
  气的他连动弹的想法都没有,都忘记了。
  他完全没想到,今天的见面居然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不只是没能给沈安一点教训,让他夹起尾巴做人。
  反而被他将了一军,没能迅速的找回场子。
  刚才在竹林里的时候,他对沈安就是半信半疑的态度,之所以一开始没说话,也是不知道如何处理此事。
  一直到听了沈安在竹林里的发言,长孙无忌才意识到,他邀请沈安上门,是有些冲动了。
  太欠考虑,他怎么会想到,有关长孙无宪的死,内情竟然如此复杂。若是他早就知道长孙无宪那一日竟是和齐王李佑起了争执才至如此的,他万万也不会去把沈安邀请到家里来。
  那日,听了徐良的话,他还以为,当日造成长孙无宪流放的元凶,就只有沈安一人。
  现在看来,沈安的责任确实不大,他说的是有道理的。他的作为也确实是义士之举。
  若是他当真只是说了几句实情,不过是煽风点火而已,那他长孙无忌还当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
  不智慧啊!
  关键是,流放长孙无宪的命令是李世民做出的,若是李世民不下决心,沈安他就是再怎么扇也是无济于事。
  现在想来,邀请沈安的这个决定,让他陷入了某种被动之中,若是沈安真的气急败坏,把这件事闹到宫里,他还真是有些掣肘。
  至少脸面上不好看,更何况,让他的各种讲说这么一搅合,长孙居然把最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起初,触动他见一见沈安的那个原因,并不是为了给长孙无宪报仇雪恨,而是沈安和李治的交好。
  他是个权臣,他最感兴趣的,始终是朝堂上的争端,李治也是自己寄予厚望的孩子。
  在他身边晃悠的人,必须是相当可靠的,还要是正直的人,当他听到沈安的种种怪异举动的时候,他瞬间就紧张起来。
  总觉得,沈安的所作所为,充满了一种机灵诡诈之感,这样的人,若是时常在李治身边晃荡,若是把他带坏了,可如何是好?
  所以,他这次邀请沈安,关键就是想看看这个少年资质究竟如何,并且警告他,在晋王的身边一定要谨言慎行。
  顺便再打听一下,他们经常混在一起,都在干些什么。
  结果现在可倒好,想问的事情是一件也没有打听着,反而是被他给带歪了。
  这个小娃娃,当真是个危险人物!
  长孙拂袖,今后,对他的行为,一定要多多关注,他还就不信了,时间长了,找不到他的把柄。
  …………
  老师傅在上面摇头晃脑,座位下面,一帮小娃娃,各玩各的,并没有几个人在认真听讲。
  其实,在大唐,学生能不能成才主要依赖的并不是国子监,县学等各种等级的学校。
  并不是教育水平不好,也不是师傅不尽心,主要是学生们并不把在这样的地方学习,,当成是个非常荣耀,需要勤恳刻苦的事情。
  与后世不同,大唐的入仕之路,想要一块敲门砖,绝对不是学习好就行了。
  自大隋开了科举制度之后,贞观年代科举也是一条重要的取仕途径,但是,每次录取的人实在是太少,左不过十几人,剩下的人就完全没有当官食禄的可能。
  皆是因为,这个年代的科举制度还很不完善,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以至于,只有那最顶尖的人才,才能进入朝廷序列。
  剩下的没考上的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完全不似后来乡学、县学、乡试,县试层层铺展开,晋升的层级非常多,经过层层选拔,各种等级考试之中的优胜者,都有专门的名称,也都有官做。
  只有这样制度完善,等级明确的科举,考生们考中的希望才更大些,所谓寒门士子,鲤鱼跃龙门的可能才更大些。
  可是在贞观这个年代,还没有这么美好的事情,所谓选贤任能的范围并没有那么宽广。
  能够入朝为官的,大多数还是靠着家族的荫萌,有世家大族推举出来的得意后生,也有当朝贵戚的亲信后辈。
  有世袭,也有推举,当然,这些人也是可以参加科考,取一个正式的功名的。
  相比那些距离朝堂十万八千里的普通学生,他们考中的可能自然是大出了好几成。
  所以,相比在国子监这样的地方学习,各级生员学习各种经史子集,主要依靠的还是家学渊源。
  家里的人有文化,他们也就有文化,家学若是不成就,就是来上学也没什么大用处。
  学的再好,没有人推荐,你也很难进入朝廷。若是家里有爵位要继承,就算能力一般般,也无所谓。
  照样可以承袭家里的爵位,步步晋升,完全没问题。
  所以,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国子监里的学生,并没有几个是真的认真学习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学生们的学习都不好。个人都有个人的门路,主要依靠的都是家学的教育。
  在国子监,有的学生就只是来混一混,并没有真心打算好好学习。这样的人有很多,诸如李治、萧显都是这一类人。
  反正,他们也不必担心以后没有好差事做,尤其是李治,他在内宫也有师傅教育,还有师傅专门到王府给他上课。
  他来国子监报到,只是想来找朋友玩耍而已。
  李治把秃笔卡在耳朵后面,东张西望。他这副德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应该说,自从他来到国子监上课,他就没有一天是老实听课的。老师傅也习惯了,同学们也不会在意。
  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上课,谁会去招惹晋王殿下,吃饱了撑的吗?
  招生。
  招有钱的学生。
  闲来无事,李治的头脑中反反复复回荡的都是这句话。李治也是个坏事乐,只要有热闹就想掺和。
  沈安说的太对了,既然都是招学徒,为什么不先从朝廷贵戚家的子弟下手呢?
  眼前的诸位同学,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看看,能够坐在这里的人,皆是非富即贵,连仔细甄别的工作都不需要做,一逮一个准。
  问题是,如何才能让他们对学习制作炸弹有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