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各自的收获

  若真要论前途、权柄,即使是在科举中一举夺魁的天纵之才,也比不得徐钦这种真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胄,更不用说那些天生有着皇帝血脉的龙子凤孙。但若要论荣誉,科举出身的文官却是有一项谁也比不了的绝无仅有的殊荣。那就是每一届的科举一甲三人,唱名拜谢皇帝后,出宫之时,可从洪武门正中的大门洞出宫,这可是顶天的荣耀!
  要知道,在明清两代,作为皇宫、皇城的正南大门,既未来迁都北京之后的大明门、大清门,象征着国体国门,平日里就连开都不开的。而中间的大门洞,更几乎是皇帝的专属通道,除了皇帝在正式场合的出入之外,唯有两个例外。其一就是迎娶皇后的之时,皇后凤驾可从此进宫;其二便是每届科举的一甲三人,唱名拜谢天恩之后,可从此出宫。
  此外再无特例!
  就算是当年功盖一代的开国元勋之首徐达,又或者是后世权倾天下的第一首辅张居正,没资格就是没资格。甚至就连清末一手遮天,在事实上统治了清王朝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被同治皇后一句简简单单的“大清门抬进来的”给怼只能吐血,就足可见这项特权的厉害之处。
  春风得意马蹄疾,大抵就是这三位现在的心情最真实的写照。
  别人的想法很难猜测,反正今天被稳稳地压了一头的徐大少,在看着这三位一甲超级学霸昂首挺胸地从洪武门正门出宫,心里还是有一丝羡慕和嫉妒的。恨倒谈不上,他的心胸也还算开阔,这是人家寒窗苦读十年不止,还要加上天赋才获得的回报之一,争不过才是正常的,更没必要去去万事争个第一。
  若是有得选,他也宁愿选现在这个捡现成的。以前他也是经过十几年的苦读,中考高考一路拼杀出来的,对当中的难度自然也算是深有体会。何况这还是全国顶尖性质的大考,真要说智商天赋,恐怕没一个比他弱的,除非给个外挂,否则真是费时费力又不讨好。哪有现在这般爽快?轻轻松松就混到了绯袍加身的程度,不出意外,以后还能混个八梁冠,岂不比辛辛苦苦几十年,牛逼这一下爽多了?
  这样一想,徐大少心里就舒坦多了。
  由于南京城的地势格局和北京大不相同,因此进士队伍出了洪武门,要马上顺着皇城和内城城墙之间的道路右转,然后绕到斜插进皇城的长安街,过大中桥,至夫子庙再拜谢孔圣,完成固有礼仪。
  最后才是礼部组织的状元游街。
  当然,名义上是叫“进士游街”,不过当中最春风得意的自然是披红挂彩,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一甲三人,尤其是在最前面的张信。因为他最是年轻,相比于身后两位已经年过三十的正常人,他这二十出头还一举夺魁,只能说是天纵之才。而且他这卖相也算不错,尤其是现在官服加身,内心又春风得意,自然更平添三分吸引力。于是几乎全程一半以上的大姑娘小媳妇的欢呼声都是冲着他来的。
  当然,其他人的心情也不错,哪怕是三甲,也已经确定了官身,十几二十年的奋斗总算是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当然,这当中可能还是要排除某些原本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却因为某种特别的原因,而变得不那么理想的人。只不过对于正在狂欢的京师而言,恐怕不会有人注意到他这个在巡游队伍最末尾的人,脸上带着恐惧、悔恨、怨毒的情绪了。
  不过所幸这场鼎盛的狂欢只持续了大半天,而不是传说中的三天三夜,否则徐大少非得被逼疯不可。
  截止当天傍晚,张状元等人累得收工之后。徐大少也开始了最忙碌的收官工作,尤其是锦衣卫直接出动的近万人,他们的收班计划必须最终再反复斟酌和确认。同时,由于当前的特殊原因,这些带队的千户们,最好还得由徐钦尽量亲自安排,那才好肯定人家的工作成绩,布下自己在锦衣卫里面真正的触角。
  在放榜次日的恩荣宴之前,最后确认了一遍,没有谁再哭着抢着跑来跟自己说“大事不好了”之后,徐钦终于可以放心向朱元璋缴旨了。
  “嗯,不错,临危不乱,井井有条,朕先记下了!”
  “谢陛下!”
  “准备好了吧?”朱元璋话锋一转,突然莫名问道。
  徐钦自然能听懂他话中的意思,而事到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他一声令下,当然准备好了。
  “回陛下,臣随时准备着!”
  “又说浑话!滚!别忘了你还欠着朕六十板子!出了乱子要你好看!”
  “臣明白!”
  话虽是回答得干脆,不过徐钦还是感觉有些欲哭无泪,从来只听说过阎王账还不清,没听说过欠皇帝的账也一样还不清啊!另外他也知道,朱元璋这是真有些迫不及待了。就现下的形势,其实朝堂都渐渐平静了,无非就是皇帝陛下心里不舒服而已,可皇帝要甩锅给你,你不想接也得接,只能算是蒋瓛倒霉了。
  不过此事也还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至少不用急在这几天,等其他事处理干净了,找个不突兀、不显眼的机会,顺理成章地推进才是最好的。
  徐钦出了宫,还要和这段时间协同其办事的各部衙门办理交接。当然了,理论上这些衙门的级别的权势都比上锦衣卫,更不用说徐家了。只不过做人做事,尤其是在官场,哪怕你是上级,却也不能太过我行我素,至少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理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无意之中开罪了别人,那可是大大的不划算。
  所以哪怕是五城兵马司这种绿豆衙门,他也是亲自前去办理最后的交接,顺带邀请其各司主官参加庆功宴。
  仔细算下来,五城兵马司虽行政级别不高,干的也是些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但也决计不可轻视,毕竟作为这应天城里的正规武装之一,若单论兵力数目,五城兵马司每一司甚至比正常编制的卫所还要多一些。最重要的是,这五城兵马司的官员,大多是勋戚,即后妃家族的外戚。
  当然,到了明朝,皇族对外戚的管理已经有一套非常有效的政策,除了五城兵马司这个固定的养老衙门,以及一些空衔之外,便再无其他特权。但在某些时候,血缘的联系是无法分割的,而再严密的权力机制也不可能彻底阻断枕边风,这便是他们真正的价值所在。
  好在五城兵马司虽衙门分置,却相隔不远,即使是他亲自前去倒也方便,反正他过去不过是表明一个态度,真正的事务都有下面的文书经历人员办理。
  对于这位小公爷的亲自到来,各司官员自然都是受宠若惊,不管是官职品级还是身份地位,徐钦显然都要比他们高不止一个级别,他能亲自前来,真是给足了他们面子。
  当然了,这些人也对徐大少极尽溜须拍马之能,大概也只有这个技能了。想来也是,仅仅是因为家中女眷嫁给皇族,才获得出头的机会,要指望他们有多大的才能,显然是不现实的。
  然而当他到此行的最后一司,北司的时候,这位年轻的指挥却是让他有了一点儿特别的感觉。
  要说这位年轻的吕指挥,和其他几位指挥也没太大的区别,对徐钦的到来也同样表现得受宠若惊,只是没有像前几位那般不要脸而已。或许就是这一点,让徐大少感觉到了他与其他人的不同,甚至就连他脸上的笑容,都变得有些高深莫测起来。
  不过当他从北司走出来的时候,又从现实的角度感觉自己有些多疑了。无非就是人家没有表现得像一条狗而已,难道就是心中有鬼?自己什么时候膨胀到这种程度了?这可要不得,往往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尤其是自我膨胀,是最常见的败因。所以一定要保持心境,不骄不躁、牢记本我。
  不过出来之后,他还是向旁边的锦衣卫经历上官柳随口问道。
  “这位吕指挥是谁家的人?我记得宫中没有姓吕的娘娘吧?”
  “回大人,这位吕指挥并非是皇妃亲眷,而是太子妃的侄子。”
  上官柳是锦衣卫经历,不单单是掌管锦衣卫的公务文书,更是锦衣卫情报网常规情报部分的直接主官,因此对这些京师权力构成可谓了然于心。也是趁着这次统辖京师治安的机会,徐钦顺理成章地纳入麾下的一员大将。
  “太子妃?”
  听了徐钦这个问题,上官经历马上详细汇报道。
  “不错,太子妃之父吕本无子,本该加封的官爵自然无人继承。然吕本兄长吕初也曾任扬州知府,算是于国有功,于是陛下就赐吕家世袭指挥佥事衔。于是这位吕初的长孙,吕兴便在三年前恩荫了兵马指挥之职。”
  “原来如此。”说完这几个字,徐钦便陷入了沉思。
  吕本无子的事他原本是知道的,可吕家竟然还有人,这个消息却是让他稍感意外。
  虽说这吕家相比于朱标原配常家的势力而言,简直可以说是忽略不计,尤其是在影响力方面。不过有总比没有的强,尤其是这个吕兴还是五城兵马司之一,北司的兵马指挥,即使是个非常低端的城管和治安警察的结合体,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有其作用的,尤其是在打探消息方面,这一点以后一定要考虑到。
  这也算是个无意之间的收获,所以接下来稍微盯着这边也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