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04章计谋

  ()聂林语这话不是无的放矢,折磨死小厮这事儿是有的,只不过不是杜鑫磊干的,而是林青烟。
  因她前段时间住在杜家,有小厮看不惯她曾经跟原京兆尹次子私会坏了名声,少不了背地里议论了几句,偏这小厮又对杜鑫磊忠心,就劝说杜鑫磊把林青烟送回林家去,免得坏了自家的名声。
  杜鑫磊正要利用林青烟,当然不会听,林青烟听说了这件事,就寻了个由头把小厮弄死了。
  聂林语就移花接木,把这事算在杜鑫磊头上,至于龙阳之好,也不是瞎编,上辈子他身边确实有好几个貌美的小厮,据说都是林青烟进献的。
  林青烟向来是个最会投其所好的,既然进献了貌美的小厮,难保杜鑫磊没有这个爱好。
  卢美英先是感慨了半天,接着又忖度了半天,最后试探着问道:“郡主方才说让我帮忙,可是想让我把这番话传出去?”
  聂林语一笑,“哪里用得着你宣扬呢,且你一个未出嫁的女孩儿,四处说这个,还要名声不要?只不过咱们闺阁里无聊,少不了议论些新鲜事,无意中透个一言半语的也就是了。”
  接着,她又正色道:“你别以为我是在利用你,若杜鑫磊没有当众求亲那一出,我亲自出去宣扬也无所谓,只是他那样做了,我要是在外面说他不好,人家反而以为我心中有鬼呢。”
  卢美英忙道:“我怎么会疑心你要利用我呢,你救了我,我感激你还来不及呢,郡主你只管放心,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聂林语又跟卢美英聊了会子,卢美英就告辞了。
  其实聂林语并没指望卢美英怎么去宣扬此事,正如她所言,闺中女儿在一起,除了说些诗词书画,就是闲聊天了,卢美英知道了这样一件新鲜事,怎么忍得住不说?
  便是只告诉一个人,架不住那人想告诉下一个人,用不了几个月,杜鑫磊家这点子事情就能传得人尽皆知。
  聂林语这
  一世是不可能再嫁给杜鑫磊了,却要防着杜鑫磊求娶别的望族贵女,要不然,只怕又是一重心腹大患。
  只须各家的小姐都知道他有断袖的癖好,就没人乐意搭理他了,正所谓釜底抽薪,这才是断绝了杜鑫磊的后路呢。
  若没有得力的岳家的帮衬,杜鑫磊便是再多几分本事,升官加爵的事儿也轮不到他,朝廷里那些公事,你干固然好,他干也未必差,离了谁不成呢?
  所以前世的杜鑫磊能当上丞相,一方面是他本身确实有几分才学,另一方面却是因为聂王爷的帮衬,彼时聂林语还有人身自由,她记得,当时的人选还有四五个呢,要不是聂王爷一力推举,丞相的位子未必是杜鑫磊了。
  先前杜鑫磊身为翰林院学士,又是皇帝身边的侍讲,日日在皇帝眼前打转,皇帝自是不可能忽略他,可如今做了京兆尹,虽然还在京里,却连上早朝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进宫了。
  皇帝身边什么时候也缺不了奉承巴结的,只要没人提杜鑫磊三个字,用不了多久,皇帝就会忘记这么一个人。
  他想再升官,比登天还难。
  聂林语做的两手打算,一面断绝了杜鑫磊求娶其他高门贵女的后路,一面让他在京兆尹的位子上平庸下去,只消做不出什么通天的功劳来,就再也入不得皇帝的眼。
  对于杜鑫磊那样的人来说,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刚重生那会儿,聂林语满心里都是怎么弄死他,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谋划,她忽然觉得,人生最痛苦的其实不是死,而是生不如死。
  只要别让杜鑫磊升官,让他在京里,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升官,尤其是看着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步步高升,他就能自己把自己给气死。
  聂林语冷笑一声,杜鑫磊,我上辈子过得生不如死,这辈子,就让你尝尝滋味吧。
  转念间,她又想起傅墨玉来,此人论才学跟杜鑫磊不相上下,当初放榜时就有人说,若不是
  傅墨玉考场上没有发挥好,没准就能盖过杜鑫磊一头呢。
  杜鑫磊为了这话可是生了不少气。
  他这个人惯常小人得志,两辈子都是改不了的,自从做了四品知府,而傅墨玉还是个七品翰林,他言语之间就常常表示,傅墨玉原本就样样不如他,不然,怎么升官不如他快呢?总不能天天都发挥得不好吧?
  好在傅墨玉为人豁达,不在意这些,哪怕有好事之人告诉了他,他不过一笑置之而已。
  想到这里,聂林语就想扶持傅墨玉,如果傅墨玉起来了,而杜鑫磊还原地踏步,想想到时杜鑫磊的嘴脸,她就觉得解气。
  她在家里筹谋,杜鑫磊也在筹谋,他的当务之急,就是求娶聂林语。
  “如今我事事顺遂,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连升三级,这速度咱们北国立国百年都没有比得过我”
  不等他把话说完,林青烟立刻奉承道:“大人这话说的再对也没有了,大人一定前途似锦。”
  杜鑫磊冷哼一声,“我毕竟是寒门出身,没有背景,虽说之前升得快些,都是因为皇上看重我,再加上林家给出的力,只是如今我不可能再日日见到皇上,至于林家,我又不是他们家的子侄,怎么可能一心一意的为我打算呢!”
  在朝廷里做官,能力之外,最要紧的是人脉和背景,能力杜鑫磊自忖不比任何人差,可是人脉背景,他就远远不如那些世家子弟了。
  原本杜鑫磊恃才傲物,觉得世家子弟都是些纨绔,做起官来肯定处处出丑,谁知竟不然,要知道所谓世家子弟,是自幼就见多识广的,哪怕对做官一点兴趣都没有,自幼免不了听祖父,父亲和叔伯兄长们聊起这些,耳濡目染的,懂的其实挺多。
  一旦出来做官,为人处世就错不了,便是遇到解决不了的烦难事儿,只需跟家里人商议几句,就可以拿出不错的章程,不像寒门子弟,纠结好几天都还没有个像样的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