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04章县令
聂林语差点从马上跌下来,合着这人给自己吃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之前,都不知道疗效的吗,他没把自己毒死真是奇迹了。
“你能说话就太好了,自己去县衙表明身份吧。”还没等聂林语回应,贾公子继续说,“下来,马还我。”
聂林语都惊呆了,这人是什么情况啊,让她自己去县衙,他是要走了吗,赏赐不要了吗?
“喂,你不送我去县衙,你可怎么领赏啊,我都不知道你叫什么家住哪里。”
贾公子弹了弹袍子上并不存在的浮灰,露出一抹笑意,“郡主,你看着像缺钱的人吗?”
聂林语瞪大眼睛,这人虽然看着气质不错,举手投足间还流露出一些高贵的韵致,但是,百万两金银和前倾良田都不放在眼里,这口气也太大了吧,还有,四品光禄大夫呢,便是世家贵族的公子,对这个头衔也不能完不动心啊。
贾?聂林语在心里默默想着,忽然想到一个人,“公子莫非是河间贾氏家族的人?”
河间贾氏,乃是北国有名的一个耕读世家,也是个有名的奇葩。
别人所谓的耕读就是务农,家下地种田供一个儿子读书的那种,他们家却是大地主,家里祖坟埋得好,每一代都能出那么一两个名士,有学问有见识,却从不肯出仕做官,对朝廷爱答不理,只管在家读书,闲来无事就出门游历。
若是河间贾氏,不要钱不要官,聂林语倒是能想得通,毕竟人家家风如此。
只不知这位贾公子,是嫡系还是旁支,不过看他气度举止,应该是嫡系了。
面对聂林语的询问,贾公子只是微微一笑,他脸上表情不多,便是笑也只是淡淡的,“”我还是送你去县衙吧,免得再有人来追杀你,你看着挺聪明的,其实笨得很,再给人掳走了,估计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聂林语顿时炸了毛,“谁笨啦?”
“你还不笨,不笨人家怎么能把你从府衙里劫出来?”贾公子一句话,成功让聂林语闭嘴,且完无力反驳。
想想那天那事,确实够憋屈的了,一个假冒的宝云,就能让自己没有产生一丝的怀疑,什么伤风感冒什么嗓子坏了,都是假的,她是戴了面具。
聂林语虽然重生了一世,却从未涉足过江湖,面具什么的,只是听说而已,还是从戏文里听来的,从来都没有见过实物,所以要不是亲眼看见宝云换了张脸,她压根就反应不过来。
在真正见到宝云换脸之前,她一直都以为面具是夸张的,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
“她是……”刚想把此事作为反驳的点跟贾公子辩论,一转头却发现贾公子不知何时已经不见了,眼前是个衙门,有兵丁把守,不是县衙又是哪里?
原来在他们刚才说话斗嘴以及她沉思的功夫,贾公子却是一步不停,牵着马就把聂林语送到县衙门口了。
“这人真是……马都不要了吗,刚才还舍不得呢,还口口声声要我下马呢。”聂林语一边四处张望着试图发现贾公子的一丝痕迹,一边小声嘀咕着。
几个兵丁围了过来,一脸的凶神恶煞,“这里是府衙重地,闲杂人等速速走开!”
聂林语下马,“我是南阳郡主。”
说完了,她大踏步就往县衙里走去,那个变态的离国太子不知道是不是还没死心,她得赶紧进县衙里边才安,毕竟看那变态太子的行事就知道,他还没那么大的胆子敢公然冲击官府衙门。
兵丁们都被聂林语的气势给震慑住了,虽然她穿的像个村姑,可是哪个村姑敢明目张胆的硬闯县衙的?只怕还没靠近就先吓软了腿呢。
南阳郡主失踪,朝廷发了赏格,这事在北国境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谁也想不到,她会自己出现在县衙门口。
就在兵丁们面面相觑的时候,聂林语已经走进衙门里了,县令正坐在堂上打盹。
聂林语还没来得及开口
,一个兵丁已经冲了进来,“大人,郡主来了。”
县令一个激灵醒了过来,眼还没完睁开呢就嚷嚷,“什么郡主,又有人来送线索了吗?”
聂林语走到他面前,跟他隔着一张桌子,“不是线索,是本郡主亲至。”
县令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眼前这个穿得花花绿绿的,脸上还有一道结痂的伤疤,头发乱糟糟的,看起来像个村姑,是郡主?
绿豆眼睛眨啊眨,县令笑容可掬,“姑娘可是来送线索的?我可告诉你,就算你拿了郡主的贴身物件出来,本县令也不会先垫付银子了,你留下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回去等消息吧,放心,本县令是清官,不会贪了你的赏银。”
说到后面,他颇有些咬牙切齿。
聂林语敏锐的从一堆废话里抓到一个信息,“谁拿了什么过来?”
“郡主的一枚玉钗,我仔细瞧过了,那做工,那用料,绝对是宫里头的东西,我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县令,但是我娘从前可是伺候过太后的,出宫的时候太后还赏过物件呢,我认得出来。”
县令得意洋洋口沫横飞自吹自擂了半晌,忽然又瞪起眼睛,“我干嘛告诉你这些,有东西就拿出来有线索就说出来,本县令忙得很。”
聂林语略一思忖,已经知道了这县令是谁,她笑了笑,“原来是赖县令,本郡主好些年没见过赖嬷嬷了,她老人家如今可好?”
县令这一次,是真的瞪出了眼珠子,除非是宫里的人,或者跟宫里关系亲密的人,不然不会一听这话就能说出赖嬷嬷三个字。
莫非,眼前这个村姑打扮的女子,真的是失踪多日的南阳郡主?
这下子可是发达了,虽然不是自己把郡主找回来的,但是,这份儿天大的功劳,自己总能沾点光吧?他赶紧走下位子,跪下给聂林语磕头,“下官参见郡主,我娘好着呢,多谢您惦记着。”
聂林语原还以为要多费些唇舌,没想到竟是遇到了熟人的儿子。